[发明专利]一种3D微纳米花球钼酸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216508.9 | 申请日: | 2017-04-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24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锋;贺文杰;刘毅;郭守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G39/00 | 分类号: | C01G39/00;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刘国智 | 
| 地址: | 71002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钼酸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3D微纳米花球钼酸镁及其制备方法,首先,配置P123水溶液A,将六水氯化镁与乙二醇混合配制成溶液B,将二水钼酸钠与水溶液A混合配制成溶液C,其次,将溶液B和溶液C混合搅拌后,移至反应釜中,密封,进行水热反应,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真空抽滤洗涤、干燥,得到钼酸镁纳米片,最后,将钼酸镁纳米片置于空气气氛下恒温煅烧后,迅速取出放入到去离子水中,得到3D微纳米花球钼酸镁,能够将钼酸镁二维纳米片自组装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纯度高、形貌均一的3D微纳米花球,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可重复性强、对环境无污染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纳米材料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3D微纳米花球钼酸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一维或二维纳米结构单元的组装正逐渐成为纳米材料研究新热点。一维或二维纳米结构单元有序地组装成三维甚至更高级的结构,将能更加有效地制备功能纳米电子器件。关于钼酸镁的制备,有烧结法制备的纳米颗粒、静电植绒法制备的纤维网状的结构、浸凃制备的钼酸镁纳米薄膜,但是关于制备3D微纳米结构钼酸镁的报道较少。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微纳米花球钼酸镁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将钼酸镁二维纳米片自组装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纯度高、形貌均一的3D微纳米花球,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可重复性强、对环境无污染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3D微纳米花球钼酸镁及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配置P123水溶液A,将六水氯化镁与乙二醇混合配制成溶液B,将二水钼酸钠与水溶液A混合配制成溶液C;
步骤2:将溶液B和溶液C混合搅拌后,移至反应釜中,密封,进行水热反应,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真空抽滤洗涤、干燥,得到钼酸镁纳米片;
步骤3:将钼酸镁纳米片置于空气气氛下恒温煅烧后,迅速取出放入到去离子水中,得到3D微纳米花球钼酸镁。
所述3D微纳米花球钼酸镁是由厚度为20-30nm的钼酸镁纳米片组成,其直径为300-500nm。
所述P123浓度为0.01-0.05摩尔/升,六水氯化镁与乙二醇的质量比为20:(1-2),二水钼酸钠与水溶液A的质量比为10:(1-2)。
所述溶液B和溶液C按照体积比1:(1-3)混合。
所述步骤2搅拌时间为5-10分钟。
所述步骤2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60-200℃,时间为3-7小时。
所述步骤3恒温煅烧的温度为600-1000℃,时间为3-30min。
所述步骤3去离子水的温度为18-2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利用廉价的镁盐、钼酸盐作为原料,通过水热、快速加热及水淬的方法,将钼酸镁二维纳米片自组装成3D微纳米花球钼酸镁,3D微纳米花球钼酸镁具有形貌均一、纯度高、结晶度高、比表面大的特点,在光催化材料、荧光材料、防腐材料、储能材料和负热膨胀材料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该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可重复性强、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适合工业化规模生产,使得3D微纳米花球钼酸镁在纳米电子器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钼酸镁纳米片扫描电镜图。
图2为3D微纳米花球钼酸镁扫描电镜图。
图3为3D微纳米花球钼酸镁的XRD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65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