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化循环式生物絮团养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16246.6 | 申请日: | 201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74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阮贇杰;史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0 | 代理人: | 林松海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循环 生物 养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化循环生物絮团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以及环境保护逐渐深入人心,水产养殖作为人们主要的优质蛋白供应来源以及水资源和土地使用的重点领域,其安全无污染养殖显得日益迫切。我国目前主要仍旧土塘养殖,其资源浪费严重,病害不易防控。虽然近年来国内循环水养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能源消耗较高且换水率高。在以上背景下,生物絮团技术逐渐兴起,通过污染物原位削减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养殖。
然而生物絮团技术运行机理依靠菌群调控,其日常操作过程繁琐,养殖系统内往往由于流态不平衡,导致存在絮团及营养死区,进而使水质恶化或絮团膨胀,最终导致养殖失败。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操作方便、生物絮团含量可控、碳源以及饵料投加准确且自动化程度高的生物絮团稳定养殖系统,以解决传统生物絮团养殖系统费时费力、效率低,且系统易失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循环式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以解决传统生物絮团养殖系统费时费力、效率低,且系统不稳定的问题。
一种智能化循环式生物絮团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自动投饵机、碳源自动添加装置、增氧装置、生物絮团浓度调控装置、控制装置;其中增氧装置内设有混氧罐,自动投饵机位于养殖池中心正上方,养殖池出水口一个支路为正常循环支路,出水经混氧罐后回到养殖池,出水口另外一个支路主动调控支路,与生物絮团浓度调控装置相连,出水经生物絮团浓度调控装置分离生物絮团后再通过混氧罐回到养殖池,自动投饵机、碳源自动添加装置和生物絮团浓度调控装置的工作均由控制装置控制。
所述生物絮团浓度调控装置包括涡旋分离器和生物絮团收集箱,所述的主动调控支路经电磁阀b与涡旋分离器进水口相连,所述的正常循环支路经电磁阀c与混氧罐进水口相连,涡旋分离器底排口通过电磁阀a连接于生物絮团收集箱,而涡旋分离器的出水口与增氧装置中的混氧罐进水口相接,液氧罐与混氧罐相连。
所述增氧装置包括纳米曝气环、混氧罐、液氧罐,混氧罐与液氧罐相连,纳米曝气环安装于养殖池的底部,通过气管与外部罗茨风机相连,纳米曝气环的直径为养殖池底部直径的一半。
所述的碳源自动添加装置包括环状滴管、输液管、碳源储备箱,环状滴管固定在养殖池池壁,环状滴管通过输液管与安放在碳源储备箱底部的潜水泵相连,潜水泵由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环状滴管低于养殖水液面5cm,朝向池底的一面开有等距间隔的圆孔,圆孔大小为2mm。
所述的养殖池的出水口处装有滤罩,滤罩形状为倒钟形。
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结合生物絮团污泥模型以及养殖对象生长模型,利用控制装置实现了养殖过程中饵料和碳源的定时定量精准添加,并且结合涡旋分离器实现了养殖池内生物絮团浓度的主动调控。同时,利用循环模式及精确气提循环布置,优化养殖池内流场分布,提高了生物絮团分布的均匀性,避免水力死区。其自动化程度高、操作过程精准且稳定性高,从而确保了生物絮团养殖的成功率,有助于达到水产养殖的零排放、零污染和无病害的健康养殖目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智能化循环生物絮团养殖系统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环状滴管的轴测图;
图3为图1中装有滤罩的养殖池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滤罩的轴测图;
图中: 1、养殖池,2、纳米曝气环,3、环状滴管,4、自动投饵机,5、信号线,6、PLC控制箱,7、电脑,8、PVC管,9、生物絮团收集箱,10、电磁阀a,11、涡旋分离器,12、液氧罐,13、混氧罐,14、碳源储备箱,15、输液管,16、电磁阀b,17、电磁阀c,18、滤罩,19、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智能化循环式生物絮团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1、自动投饵机4、碳源自动添加装置、增氧装置、生物絮团浓度调控装置、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主要包括PLC控制箱6和电脑7。增氧装置内设有混氧罐13,自动投饵机4位于养殖池1中心正上方,并通过信号线5与PLC控制箱6相连,养殖池1出水口一个支路为正常循环支路,出水经混氧罐13后回到养殖池1,出水口另外一个支路主动调控支路,与生物絮团浓度调控装置相连,出水经生物絮团浓度调控装置分离生物絮团后再通过混氧罐13回到养殖池1,自动投饵机4、碳源自动添加装置和生物絮团浓度调控装置的工作均由控制装置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62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发电测温多功能鲜活水产品运输箱
- 下一篇:一种摸鱼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