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藏动态驱油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214530.X | 申请日: | 2017-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1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连生;李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E21B43/20;E21B43/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井 产气 平衡地层压力 低产油井 废弃油井 油藏压力 关井 油藏动态 区块 生产井 油田 产量标准 地层压力 驱动方式 压力分布 油田开发 有效减少 封闭 采收率 产出液 出气量 出水率 产油 流体 注气 注水 监测 | ||
公开了一种油藏动态驱油方法,包括:根据油田封闭区块的油藏压力、产油及产气状况将油井划分为普通生产井、废弃油井、产气油井和低产油井;监测油藏压力,对所述低产油井反复进行提高地层压力处理‑关井平衡地层压力处理,直至低产油井的产量低于油田封闭区块废弃油井或产气油井的产量标准;对废弃油井反复进行注水‑关井平衡地层压力处理;对产气油井反复进行注气‑关井平衡地层压力处理。本发明的实施能够有效减少油藏压力降低的速度,改变流体的运动方向,根据压力分布和产出液的性质,实时改变驱动方式和位置,减少出水率和出气量,延长油田开发时间,提高最终采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油藏动态驱油方法。
背景技术
油田开发后期,由于油藏能量枯竭,气顶下移,使得油田的产气量上升,产油量下降,整体效益下降,最终采收率下降。
目前针对油田能量衰竭的现有技术主要是采取注水、注汽、注气等工艺措施,提高地层能量、保持单井产量,通过在油水界面附近注水,促进水线推进来提高油藏压力、增加产量。但是,由于油藏的各项异性,水线的推进速度不一,而布井方式确定后存在不可变性,从而造成部分井高含水、注水效果变差。
在砂岩油藏,由于渗透率的各向异性,渗透率较高的平面和纵向原油的采出率较高,在渗透率较低的区域产出率较低。油田采用的办法主要是在规定的井网上布置注水井和注气井,通过注水、注气提高地层能量,但是地层的渗透率各向异性(渗透率不同),水驱前沿差距较大,同井距下部分高产井产出液含水高达99%,部分低产井由于渗透率较低,单井产量较低。
在某些气顶型油藏,地层能量补充主要依靠气顶的弹性能量。随着开发的进行,气顶能量逐步衰竭,部分单井气顶锥进,造成单井产量降低,但是该井周围尚有大量未动用储量,从而造成浪费。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油藏动态驱油方法来实现油藏开采后期的能量补充。
公开于本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了一种油藏动态驱油方法,着重于从油藏开发的整体层面来调整和改进开发方式以实现油藏开采后期的能量补充,利用生产井的动态分类对各类井分别采取注水、注汽、注气等工艺实现开发能量补充的实时立体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油藏动态驱油方法包括:
根据油田封闭区块的油藏压力、产油及产气状况将油井划分为普通生产井、废弃油井、产气油井和低产油井;
监测油藏压力,对所述低产油井反复进行提高地层压力处理-关井平衡地层压力处理,直至低产油井的产量低于油田封闭区块废弃油井或产气油井的产量标准;
对废弃油井反复进行注水-关井平衡地层压力处理;
对产气油井反复进行注气-关井平衡地层压力处理。
优选地,提高地层压力处理包括:对所述低产油井进行蒸汽注入、或者酸化、或者小规模压裂、或者同时进行蒸汽注入和小规模压裂。
优选地,将地面集输站回收的生产井气体回注到所述产气油井对其进行注气。
优选地,地面集输站回收的生产井气体经过气体处理站进行处理后再回注到所述产气油井。
优选地,将地面集输站回收的生产井污水或者地表水回注到所述废弃油井对其进行注水。
优选地,地面集输站回收的生产井污水经过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后再回注到所述废弃油井。
本发明的实施能够有效减少油藏压力降低的速度,改变流体的运动方向,根据压力分布和产出液的性质,实时改变驱动方式和位置,减少出水率和出气量,延长油田开发时间,提高最终采收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45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田管式上刮抽油泵
- 下一篇:一种高矿化度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