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的红色荧光蛋白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14420.3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91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谢良志;孙春昀;孙玲玲;孟红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义翘神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4/435 | 分类号: | C07K14/435;C12N15/12;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红色 荧光 蛋白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红色荧光蛋白及其应用,属于蛋白质工程领域。本发明通过对来自奶嘴海葵红色荧光蛋白的eqFP578氨基酸序列的改造,获得一种改进的红色荧光蛋白RFPSpark,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该蛋白与野生型具有明显不同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具有荧光强度更强、成熟更快、稳定性更好和波长更长的特点,与另一个eqFP578的改造蛋白FP650相比,在同等测试条件下,本发明的红色荧光蛋白的荧光亮度比FP650高3倍。本发明还提供了改进的红色荧光蛋白的应用,适用于细胞标记、动物深组织和活体动物成像及多色应用等分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蛋白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改进的红色荧光蛋白及应用。
背景技术
荧光蛋白作为分子标签,在分析生物技术和细胞内分子示踪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细胞分子影像方面,将荧光蛋白融合到细胞内的某个靶标蛋白上,以标记和分析靶标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分布和运动以及与其他细胞内分子的相互作用。荧光标签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荧光蛋白表达亮度高,无毒性;2)荧光蛋白具有很好的光稳定性;3)荧光蛋白不能对表达细胞或组织环境因素敏感;4)可多通道检测,不相互干扰的荧光蛋白。针对动物体内成像,红色荧光蛋白是最好的选择,因为1):红色荧光蛋白的激发和发射波长相对其他颜色的荧光蛋白更长,在动物体内的穿透性最强;2):红光区的自发荧光和光吸收都很低,因此荧光背景最低,可以更清晰的显示红色荧光蛋白的荧光。
eqFP578是从奶嘴海葵Entacmaea quadricolor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新型红色荧光蛋白,亮度约为DsRed2的1.5倍,为二聚体红色荧光蛋白,其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552nm和578nm(Merzlyak E M.Nat Methods,2007,4(7):555~557)。但野生型eqFP578在使用上仍不是很理想,包括:1):在成熟速度、荧光强度、波长等方面不适于厚标本和活体动物成像实验;2):且在高浓度下易形成四聚体,对细胞或组织具有一定的毒性,其应用受到限制。3):波长仍然偏短。因为在可见光谱的远红外部分,自体荧光和动物组织的光吸收都是最小,并且在远红外区的长波范围的光具有组织穿透力强、对动物组织损伤小、组织背景低、光漂白作用低等优点,更适用于深层组织器官的活体荧光成像。因此,远红荧光蛋白(Shaner NC.JCellSci.2007,120(Pt24):4247-4260),即最大发射波长600nm的红色荧光蛋白,在活体荧光成像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于是,荧光蛋白的改造慢慢向远红色偏移。
进一步优化红色荧光蛋白对于活体动物成像和厚样本检测非常重要,在野生型eqFP578红色荧光蛋白的基础上已有成功的优化的红色荧光蛋白。Merzlyak等采用随机突变的方法,对eqFP578进行突变,得到一个成熟时间短,亮度比DsRed2亮1.7倍的二聚体突变体,命名为TurboRFP(Merzlyak E M.Nat Methods,2007,4(7):555~557)。Shcherbo等对TurboRFP进行一系列定点和随机突变,获得二聚体红色荧光蛋白FP650,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其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592nm和650nm,且具有很好的亮度和光稳定性(Shcherbo D,Nat Methods.2010Oct;7(10):827-9.)。进一步优化红色荧光蛋白的亮度对提高活体成像的质量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荧光强度高、稳定性好、能用于动物深组织和活体影像的红色荧光蛋白及其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义翘神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义翘神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44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