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煮茶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13903.1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3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郑智敏;单玉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美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1/00 | 分类号: | A47J31/00;A47J31/44;A47J31/5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温利利 |
地址: | 52908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煮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煮茶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动煮茶器。
背景技术
茶文化在中华文化圈内影响越来越广泛,煮茶、泡茶用具在我国也得到了普及。传统的煮茶、泡茶方式是将茶叶直接放在茶壶里面,加水同煮或用沸水冲泡,然后直接饮用茶水或者倒入茶杯饮用。上述方式的缺点在于泡茶的温度及时长无法得到控制,从而影响泡茶的味道,而且煮水、泡茶程序分开,操作过程费时费力。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按茶叶温度泡茶的煮茶壶,如专利号为200880021169.8的“使用无绳底座的数据通信”,可控制泡茶的温度和时长,但是其茶篮及驱动茶篮移动的相关结构均设置在容器壶身,每次拿起容器倒茶时均要克服所有结构重力做功,不够轻便省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自动煮茶器,不但能够自动化控制煮茶的温度及煮茶时间,而且取放轻巧省力。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煮茶器,包括容器和底座,所述容器包括壶身、壶盖、设置于壶身底部的底盘和设置于壶身内部的茶篮,所述底盘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模块,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可与加热模块电连接的电连接器,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设置有可推拉茶篮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茶篮设置有外伸于容器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可与驱动装置接触或分离,支架或底盘内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加热模块和驱动装置皆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杆设置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用以与所述连接部配合实现驱动装置和连接杆的可拆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设置有驱动杆,连接部设置为第一磁铁,所述连接杆穿插设置于壶盖中,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铁配合的磁性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下端连接有茶篮盖,所述茶篮盖卡扣连接于茶篮上,所述连接杆和茶篮盖可一体或可拆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实施方案,所述茶篮盖可铰接于茶篮上,通过旋转来实现装茶叶。
进一步的,所述壶盖上设置有用以穿装连接杆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壁设置有硅胶圈,硅胶圈内圈设置有突起,外圈嵌装于通孔内,连接杆底部设置有凹槽,用以与所述突起配合实现茶叶篮的定位。硅胶圈不但有定位的作用,而且可防止蒸汽外喷。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与底座一体成型,所述支架设置为封闭式或半封闭式。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支架内的电机,所述电机传动连接有齿轮组,所述齿轮组的输出端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外套装有驱动杆,所述支架上还固定设置有用以防止驱动杆旋转的导向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包括主控制模块和皆与主控制模块电连接的温度控制模块、加热控制模块、驱动控制模块,所述温度控制模块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加热控制模块与加热模块电连接,所述驱动控制模块与驱动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泡茶时长按钮、温度设定按钮、电源开关和温度显示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煮茶器,设置有控制器及驱动茶篮动作的驱动装置,可控制泡茶的温度及时长,满足泡茶工艺的高要求,泡出更美味的茶;且茶篮的驱动装置相关结构及控制器这些重量较大的器件均设在与容器分离设置的支架内,大大降低了容器的重量,拿取更加轻巧省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七种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美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美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39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