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水性聚氨酯及其合成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209675.0 申请日: 2017-03-31
公开(公告)号: CN106947047B 公开(公告)日: 2020-03-10
发明(设计)人: 高勇;方明章;陈炳琪;杨力;李媛媛;汪慧霞;肖玉麟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福建宝利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8G18/66 分类号: C08G18/66;C08G18/42;C08G18/48;C08G18/12;C08G18/34;C08G18/32
代理公司: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代理人: 王义星
地址: 362807 福建省泉***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抗菌 水性 聚氨酯 及其 合成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一种抗菌水性聚氨酯材料及其合成方法,涉及一种具有抗菌水性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聚酯多元醇或聚醚多元醇、二异氰酸酯、2,2‑二羟甲基丁酸和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为基本原料,经过预聚反应、扩链反应、中和,乳化步骤,得到具有抗菌活性的水性聚氨酯,其特征是在扩链阶段,加入一定量的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利用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分子中的羟基与聚氨酯预聚体中的异氰酸酯基团反应,通过化学键合的方式把抗菌成分引入水性聚氨酯分子中。既可以避免功能添加剂对水性聚氨酯力学性能的影响,又可以实现较好的抗菌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尤其是具有抗菌功能的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性聚氨酯以其优良的性能,环境友好的特性和低廉的价格广泛应用于家庭用品、室内装潢、医疗设备、食品加工、包装工业等领域。但水性聚氨酯制品在使用和存放过程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极易生长和繁殖细菌,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因此抗菌性一直是该材料研究的重点。

目前抗菌水性聚氨酯是在水性聚氨酯中添加无机抗菌剂为主要方法,但是由于会影响水性聚氨酯的一些力学性能,限制了它的使用。将有机抗菌剂通过化学键合与聚氨酯结合起来,合成具有抗菌性能的聚氨酯将是抗菌水性聚氨酯的发展方向。

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是壳聚糖水解产物,其生物相容性好,无毒,有一定的消炎、抗肿瘤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陈忻研究了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抗菌作用,结果发现,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对所测试的21种常见食品腐败菌均有抗菌作用(陈忻,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防腐抗菌作用研究,精细化工,2001,18(2):78-80.)。关于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抗菌机理的研究报道较少,但是其聚合物壳聚糖的抗菌机理比较明确。壳聚糖分子结构中存在带正电的氨基,它易与呈负电性的菌体相吸附,被公认为是壳聚糖具有高效抗菌性能的关键(韩永萍,李可意,杨宏伟,林强,壳聚糖的抗菌机理及其化学改性研究,化学世界,2012,4,248-252.)。因此可以推测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中带正电荷的氨基是其抗菌的活性部位。

Thiem等曾经研究过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与异氰酸酯的反应,研究表明异氰酸酯基团是与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中的羟基反应,而氨基不参与反应(F. Bachmann, M.Ruppenstein, J. Thiem, Synthesis of Aminosaccharide-Derived Polymers withUrea, Urethane, and Amide Linkages,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Polymer Chemistry, 2001, 39, 2332–2341 .)。因此,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与异氰酸酯的反应不会影响氨基。本项目拟将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作为抗菌活性成分通过化学改性将其引入到水性聚氨酯中,在保证聚氨酯综合性能的同时,制备具有抗菌功能的水性聚氨酯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水性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步骤:以聚酯多元醇或聚醚多元醇、二异氰酸酯、2,2-二羟甲基丁酸和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为基本原料,经过预聚反应、扩链反应、中和,乳化等步骤,得到具有抗菌活性的水性聚氨酯,其特征是在扩链阶段,加入一定量的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以甲苯二异氰酸酯为例,反应方程式如下:

所述步骤中二异氰酸酯可以是本领域常规的,优选至少有一种选自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甲基环已基二异氰酸酯(HTDI)、二环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已二异氰酸酯(HDI)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

所述步骤中聚酯多元醇可以是本领域常规的,优选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PBA)。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福建宝利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福建宝利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96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