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易粉化的脱硝催化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9297.6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4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亓燕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煦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1/38 | 分类号: | B01J31/38;B01J21/18;B01J21/06;B01J35/06;B01D53/86;B01D53/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易 催化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硝消化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不易粉化的脱硝催化剂。
背景技术
脱硝催化剂泛指应用在电厂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脱硝系统上的催化剂(Catalyst),在SCR反应中,促使还原剂选择性地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目前市场上的脱硝催化剂可分为三种:板式、蜂窝式和波纹板式,虽然在催化效率上有所提升,但是仍然存在强度低、易粉化,使用寿命短的缺陷,需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易粉化、使用寿命短的缺陷,提供一种不易粉化的脱硝催化剂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易粉化的脱硝催化剂,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二氧化钛50-70份、三氧化钼8-15份、三氧化二铁4-9份、氧化铜3-7份、三氧化二铝1-5份、二氧化硅1-7份、五氧化二钒2-10份、竹纤维2-7份、玻璃纤维3-7份、碳纤维2-7份、硬脂酸1-6份。
作为优选,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易粉化的脱硝催化剂,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二氧化钛55-65份、三氧化钼9-13份、三氧化二铁5-6份、氧化铜4-5份、三氧化二铝3-5份、二氧化硅2-6份、五氧化二钒3-9份、竹纤维3-5份、玻璃纤维4-5份、碳纤维3-6份、硬脂酸2-5份。
作为优选,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易粉化的脱硝催化剂,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二氧化钛60份、三氧化钼12份、三氧化二铁6份、氧化铜5份、三氧化二铝3份、二氧化硅4份、五氧化二钒6份、竹纤维5份、玻璃纤维5份、碳纤维4份、硬脂酸3份。
作为优选,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易粉化的脱硝催化剂,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二氧化钛70份、三氧化钼8份、三氧化二铁9份、氧化铜3-份、三氧化二铝1份、二氧化硅7份、五氧化二钒2份、竹纤维7份、玻璃纤维3份、碳纤维7份、硬脂酸1份。作为优选,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易粉化的脱硝催化剂,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二氧化钛50份、三氧化钼15份、三氧化二铁4份、氧化铜7份、三氧化二铝5份、二氧化硅1份、五氧化二钒10份、竹纤维2份、玻璃纤维7份、碳纤维2份、硬脂酸6份。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它是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碳纤维"外柔内刚",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并且具有耐腐蚀、高模量的特性,玻璃纤维(英文原名为:glass fiber或fiberglass )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优点是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因此本发明通过玻璃纤维7份、碳纤维,制备得到的产品强度较高,耐腐蚀性强,不易粉化,使用寿命也就大大延长,催化效率显著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易粉化的脱硝催化剂,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二氧化钛50-70份、三氧化钼8-15份、三氧化二铁4-9份、氧化铜3-7份、三氧化二铝1-5份、二氧化硅1-7份、五氧化二钒2-10份、竹纤维2-7份、玻璃纤维3-7份、碳纤维2-7份、硬脂酸1-6份。
作为优选,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易粉化的脱硝催化剂,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二氧化钛55-65份、三氧化钼9-13份、三氧化二铁5-6份、氧化铜4-5份、三氧化二铝3-5份、二氧化硅2-6份、五氧化二钒3-9份、竹纤维3-5份、玻璃纤维4-5份、碳纤维3-6份、硬脂酸2-5份。
作为优选,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易粉化的脱硝催化剂,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二氧化钛60份、三氧化钼12份、三氧化二铁6份、氧化铜5份、三氧化二铝3份、二氧化硅4份、五氧化二钒6份、竹纤维5份、玻璃纤维5份、碳纤维4份、硬脂酸3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煦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煦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92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