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灾害气体报警方法、装置和灾害报警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8534.7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1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白艳君;王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思依暄机器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12 | 分类号: | G08B2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灾害 气体 报警 方法 装置 报警装置 | ||
1.一种灾害气体报警方法,应用于灾害报警系统,所述灾害报警系统包括运动装置和设置在所述运动装置上的灾害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灾害气体报警方法包括步骤:
获取所述灾害气体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周围灾害气体的气体浓度;
当所述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预设的第一浓度阈值、且持续时长达到预设的时长阈值时,控制所述运动装置按预设方向运动;
在完成所述预设方向的运动后,根据所述气体浓度选择最危险方向;
控制所述运动装置向所述危险方向运动;
在向所述危险方向的运动过程中持续获取所述气体浓度,当所述气体浓度达到第二浓度阈值时,通过预设方式发出警示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灾害气体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当所述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预设的第一浓度阈值、且持续时长达到预设的时长阈值时,将所述气体浓度发送到远程控制端;
响应所述远程控制端发送的指定移动指令,控制所述运动装置根据所述指定移动指令的方位参数进行运动;
在所述运动装置运动过程中,持续获取气体浓度并发送到所述远程控制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灾害气体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预设的第一浓度阈值、且持续时长达到预设的时长阈值时,控制所述运动装置按预设方向运动,包括:
对所述气体浓度持续进行判断;
当所述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所述第一浓度阈值时,对达到或超过所述第一浓度阈值的气体浓度的持续时长进行计时;
当所述持续时长达到所述时长阈值时,控制所述运动装置按预设方向运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灾害气体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完成所述预设方向的运动后,根据所述气体浓度选择最危险方向,包括:
在按所述预设方向运动过程中,获取多个气体浓度;
对所述多个气体浓度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数值最大的气体浓度;
将数值最大的气体浓度对应的方向确定为所述最危险方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灾害气体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预设方式发出警示信息,包括:
通过声光方式发出所述警示信息;
和/或,将所述气体浓度发送到远程控制端。
6.一种灾害气体报警装置,应用于灾害报警系统,所述灾害报警系统包括运动装置和设置在所述运动装置上的灾害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灾害气体报警装置包括:
气体浓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灾害气体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周围灾害气体的气体浓度;
第一运动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预设的第一浓度阈值、且持续时长达到预设的时长阈值时,控制所述运动装置按预设方向运动;
危险方向确定模块,用于在完成所述预设方向的运动后,根据所述气体浓度选择最危险方向;
第二运动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运动装置向所述危险方向运动;
危险报警模块,用于在向所述危险方向的运动过程中持续获取所述气体浓度,当所述气体浓度达到第二浓度阈值时,通过预设方式发出警示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灾害气体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气体浓度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预设的第一浓度阈值、且持续时长达到预设的时长阈值时,将所述气体浓度发送到远程控制端;
第三运动控制模块,用于响应所述远程控制端发送的指定移动指令,控制所述运动装置根据所述指定移动指令的方位参数进行运动;
所述气体浓度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运动装置运动过程中,将持续获取的气体浓度并发送到所述远程控制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灾害气体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控制模块包括:
浓度判断单元,用于对所述气体浓度持续进行判断;
时长计时模块,用于当所述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所述第一浓度阈值时,对达到或超过所述第一浓度阈值的气体浓度的持续时长进行计时;
移动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持续时长达到所述时长阈值时,控制所述运动装置按预设方向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思依暄机器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思依暄机器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853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