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翼子板模具的整形压料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8380.1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3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陈伊娜;唐廷洋;李尚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08 | 分类号: | B21D37/08;B21D35/00;B21D53/88;B21D22/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4248 | 代理人: | 姜书新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翼子板 模具 整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件整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翼子板模具的整形压料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车身零件的冲压模具设计中,由于翼子板的狗腿区域拉延深度深,且角度大,因此不能一次拉延到位,但一般预留较小的整形量,在OP30工序会对狗腿区域进行斜楔整形和翻边,常见的整形为使用同一个斜楔实现侧整和侧翻。
然而,这种侧整侧翻方式存在如下缺陷:1、由于狗腿区域较深会使整个拉延深度深,棱线形状不易保证,易产生滑移线;2、局部区域影响到整体拉延深度深会使板料整体增大,影响材料利用率;3、侧整侧翻为同一斜楔实现,即整形和翻边同步进行,型面易产生扭曲,影响零件合格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翼子板模具的整形压料结构,旨在降低拉延模的拉延深度,提升材料利用率,有效控制板料的滑移,提升零件的表面质量。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翼子板模具的整形压料结构,包括上模座及下模座,所述下模座设置有整形基准模,所述上模座设置有压料板以及用以驱动所述压料板运动的第一气缸,所述整形基准模与所述压料板相互配合形成浮动整形压料机构。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模座设置有用于翻边的侧翻斜楔,所述上模座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侧翻斜楔运动的第二气缸,整形完成之后,所述第二气缸驱动所述侧翻斜楔进行翻边。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模座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缸相配合的整形机构滑配面。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模座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气缸相配合的侧翻机构滑配面。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气缸设置有第一气缸杆,所述第二气缸上设置有第二气缸杆,所述第一气缸杆及第二气缸上设置有整形到底块。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压料板上还设置有锥形平衡块。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模座上还设置有安全螺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汽车翼子板模具的整形压料结构在上模座上设置压料板以及用以驱动所述压料板运动的第一气缸,在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整形基准模,所述整形基准模与所述压料板相互配合形成浮动整形压料机构,对所述基准模上的板料进行整形,然后通过设置于下模上的侧翻斜楔对板料进行翻边,有效控制了拉延模的深度,提升了材料利用率,有效控制了板料的滑移,提升了零件的面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翼子板模具的整形压料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翼子板模具的整形压料结构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上模座-10;
压料板-101;
锥形平衡块-1011;
第一气缸-102;
整形机构滑配面-1021;
第二气缸-103;
整形到底块-1031;
侧翻斜楔-104;
整形压料镶块-105;
安全螺栓-106;
下模座-20;
整形基准模-201。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汽车翼子板模具的整形压料结构,该整形压料结构包括上模座10及下模座20,所述下模座20设置有整形基准模201,所述上模座10设置有压料板101以及用以驱动所述压料板101运动的第一气缸102,所述整形基准模201与所述压料板101相互配合形成浮动整形压料机构。
其中,板料放置在整形基准模201和压料板101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10设置有用于翻边的侧翻斜楔,所述上模座10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侧翻斜楔运动的第二气缸103,整形完成之后,所述第二气缸103驱动所述侧翻斜楔进行翻边。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10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缸102相配合的整形机构滑配面1021。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10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气缸103相配合的侧翻机构滑配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缸102及第二气缸103上设置有整形到底块10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83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