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辐射状配电网节能量预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7850.2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47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苏娟;楼振义;魏文强;杜松怀;翟庆志;孙笑非;朱薪志;付卫东;杨硕;苗博;林晶怡;陈企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汤财宝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辐射状 配电网 节能 预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辐射状配电网节能量预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辐射状配电网各支路分别对应的支路参数,对分层的所述辐射状配电网采取节能措施后的电能损耗量进行预测,得到预测的电能损耗量;基于所述辐射状配电网采取节能措施前的电能损耗量和所述预测的电能损耗量,预测所述辐射状配电网采取节能措施后的节能量。本发明在采取节能措施之前,可以根据预测的节能量对各种节能方案进行对比,选择节能效果更好的节能方案。此外,本发明考虑了整个辐射状配电网采取节能措施后的电能损耗量,而非采取节能措施的部分支路的电能损耗量,计算的节能量更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辐射状配电网节能量预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小辐射状配电网的电能损耗,通常会对辐射状配电网中的某些部件,如电线或电气设备等,进行更换。原辐射状配电网的电能损耗与更换后的辐射状配电网的电能损耗之差为节能量。
现有技术中,节能量通过待更换部件的电能损耗量以及更换后新部件的电能损耗量计算而得。该计算方法缺点如下:第一,在计算节能量时,仅考虑了被更换部件在更换前后电能损耗量的变化,而忽略了部件的更换对辐射状配电网整体电能损耗量的影响,计算的节能量不准确;第二,节能量的计算需依靠更换部件后的量测数据,因而无法在更换部件前,对更换部件后的辐射状配电网节能量进行预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辐射状配电网节能量预测方法及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在计算节能量时,仅考虑了被更换部件在更换前后电能损耗量的变化,而忽略了部件的更换对辐射状配电网整体电能损耗量的影响,计算的节能量不准确;节能量的计算需依靠更换部件后的量测数据,因而无法在更换部件前,对更换部件后的辐射状配电网节能量进行预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辐射状配电网节能量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基于辐射状配电网各支路分别对应的支路参数,对分层的所述辐射状配电网采取节能措施后的电能损耗量进行预测,得到预测的电能损耗量;步骤2,基于所述辐射状配电网采取节能措施前的电能损耗量和所述预测的电能损耗量,预测所述辐射状配电网采取节能措施后的节能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辐射状配电网节能量预测装置。该装置包括:电能损耗量预测模块和节能量预测模块;电能损耗量预测模块,用于基于辐射状配电网各支路分别对应的支路参数,对分层的所述辐射状配电网采取节能措施后的电能损耗量进行预测,得到预测的电能损耗量;节能量预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辐射状配电网采取节能措施前的电能损耗量和所述预测的电能损耗量,预测所述辐射状配电网采取节能措施后的节能量。
本发明提出的辐射状配电网节能量预测方法及装置,通过基于辐射状配电网各支路分别对应的支路参数,对分层的所述辐射状配电网采取节能措施后的电能损耗量进行预测,进而基于所述辐射状配电网采取节能措施前的电能损耗量和所述预测的电能损耗量,预测所述辐射状配电网采取节能措施后的节能量。在计算节能量时,本发明考虑了在采取节能措施后,整个辐射状配电网的电能损耗量,避免了在计算节能量时忽略部件的更换对辐射状配电网整体电能损耗量的影响,计算的节能量更准确。此外,节能量在采取节能措施前便可通过预测而得。相关人员在采取节能措施之前,可以根据预测的节能量对各种节能方案进行对比,以选择节能效果更好的节能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辐射状配电网节能量预测方法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辐射状配电网节能量预测方法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已编号的辐射状配电网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简单辐射状配电网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辐射状配电网节能量预测装置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农业大学;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78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