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电化学厌氧/微电解共混耦合强化处理高浓度环丙沙星废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7685.0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24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高宝玉;张龙龙;岳钦艳;陈子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30;C02F103/34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张宏松 |
地址: | 25019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电化学 电解 耦合 强化 处理 浓度 环丙沙星 废水 方法 | ||
1.一种生物电化学厌氧/微电解共混耦合强化处理高浓度环丙沙星废水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 反应器启动阶段:在生物电化学厌氧/微电解处理装置与好氧处理装置内分别接种活性厌氧污泥、活性好氧污泥,在低流速下进水4天,使微生物附着在陶粒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生物膜,生物膜厚度为1-2mm;
(2)生物电化学厌氧/微电解共混一体处理:高浓度环丙沙星废水经过以粉煤灰陶粒为载体和以铁铝碳三元微电解陶粒为填料的混合料中进行厌氧生物-微电解处理,处理时同时外加一定强度的直流电压;粉煤灰陶粒与铁铝碳三元微电解陶粒混合的体积比为(2~5):1,电压控制在0.5-1.4 V,废水进水速率为0.1~0.6 L/h,水力停留时间6-10h,处理后,得到耦合处理废水;
(3)外加电压好氧处理: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得到的耦合处理废水经过以污泥陶粒为填料,在外加直流电压条件下进行好氧处理,电压控制在0.5-1.4 V,水流速率0.1~0.6 L/h,水力停留时间6-10h,气水比(14~18):1,污泥陶粒的粒径为0.5-1 cm,颗粒密度为800-1000 kg/m3,堆积密度500~600kg/m3,处理后得到澄清出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物电化学厌氧/微电解共混一体处理步骤中采用外加电压好氧处理后水进行回流,回流比为(2-6):1,对填料进行反冲洗,反冲洗周期为5-7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铁铝碳三元微电解陶粒粒径为0.5-1 cm,颗粒密度为1250-1500 kg/m3,堆积密度3~8kg/m3;所述的粉煤灰陶粒粒径为2-3 cm,颗粒密度为750-850 kg/m3,堆积密度400~500kg/m3,混合料的填料高度80 ~12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粉煤灰陶粒与铁铝碳三元微电解陶粒混合的体积比为(4~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铁铝碳三元微电解陶粒是以芬顿铁泥、铝粉、活性炭为原料,芬顿铁泥、铝粉、活性炭的质量比为:(1~5):(1~3):(0.1~2),加入粘结剂后并通过喷洒成球剂进行造粒成球,然后干燥后的生料球置于温度600~650℃下无氧烧结1~2h,得到的阴阳极一体化铁铝碳三元微电解陶粒,所述的粘结剂为聚乙烯醇;所述的成球剂为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六水硫酸镍混合后加热水稀释后的混合溶液,混合溶液中,聚乙烯醇的质量浓度为3~6wt%,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浓度2~4wt%,六水硫酸镍质量浓度为1~2wt%;粘结剂、成球剂与芬顿铁泥的质量比为:(1~5):(0.1~1):(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环丙沙星废水进水pH为6-8,经过步骤(2)处理后的废水pH为4-5,经过步骤(3)处理后的废水pH为6-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外加电压控制在0.8-1.2 V,废水进水速率为0.4~0.6 L/h,水力停留时间8-10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外加电压控制在1.0-1.4 V,废水进水速率为0.2~0.4L/h,水力停留时间8-1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768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法兰组对器
- 下一篇:一种水平焊接隔膜压缩机冷却器水套的工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