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连轧带钢镰刀弯缺陷的快速识别和监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7570.1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5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冯志强;孙彤彤;幸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51/00 | 分类号: | B21C5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郑明辉;夏永兴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连轧 带钢 镰刀 缺陷 快速 识别 监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连轧带钢镰刀弯缺陷的快速识别和监控方法,带钢在离开精轧机后进入卷取机前以自由状态运行在层流冷区辊道上,测宽仪测量带钢中心线与辊道中心线的偏差数据;测宽仪将测量数据输出给计算机,计算机根据测宽仪的测量数据计算出带钢中心线与辊道中心线的偏差数据,并制作偏差值与长度关系的偏差曲线;若偏差曲线中出现长度达10~50米的平台型偏差,并且偏差曲线中与辊道中心线的偏差数据绝对值在A范围,则判断带钢为L型镰刀弯;若偏差曲线上相邻的波峰和波谷之间落差值中的最大值在B范围,则判断带钢为S型镰刀弯;其中B值大于A值;判断为镰刀弯后,计算机系统输出报警,并对超标钢卷进行自动封锁和记录超标长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连轧带钢经轧制后出现类似镰刀形状弯曲的识别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热连轧带钢镰刀弯缺陷的快速识别和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热轧工艺流程大致有加热、粗轧、精轧、卷取等工序,参照图1。首先根据轧制计划,将板坯依照顺序装入步进式加热炉1,板坯被加热到工艺规定的目标温度以后,被运输至粗轧机组2,粗轧机组将200-250mm的板坯轧制为38-60mm的中间坯后,通过带保温罩3的辊道运送至精轧机组。中间坯先经过四连杆式飞剪4切除其头尾不规则部分,然后进入除鳞箱5进行除鳞,再经过F1至F7机架组成的精轧连轧机6轧制成1.2-25.4mm厚度的成品带钢。带钢出F7机架后经过层流冷却设备7,将其温度冷却至规定的温度,最后被送入卷取机8卷取成钢卷。
板坯在热轧粗轧机组、精轧机组轧制过程中,由于板坯两侧厚度偏差、温度偏差、轧辊辊缝偏差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带钢出精轧机组后两侧延伸长度不一,从而导致带钢跑偏,即带钢镰刀弯缺陷。参见图2,镰刀弯是指带钢在垂直投影形状不是规则的矩形,而是有弧形弯曲的现象。由于在带钢轧制过程中温度、辊缝等因素的不断变化,导致带钢可能出现单边镰刀弯(L型镰刀弯),即带钢弯曲的方向是单一的;也可能出现两边反复的镰刀弯(S型镰刀弯),即带钢弯曲的方向是变化的。镰刀弯缺陷危害极大,不仅会导致本机组轧制过程的不稳定,还影响后续层流冷却和带钢卷取过程的稳定性,甚至在冷轧机组生产时导致穿带困难、圆盘剪堵边等诸多问题,严重时出现热轧带钢跑偏撞坏冷轧对中装置,甚至冷轧轧制时跑偏断带等恶性事故。
目前热轧对于带钢镰刀弯的在线监控主要通过目视观察F7出口带钢形状,但由于热轧带钢运行速度快(10m/s以上)、观察距离远(距离约20m)等因素导致镰刀弯目视监控几近无效。如需较准确的掌握带钢镰刀弯情况,则只能待带钢冷却后在精整机组将带钢重新打开后采用人工拉线的方式测量,通常从带钢生产结束至冷却到常温需要三天左右,因此对于镰刀弯的监控时效性极差。由于不能快速、准确的得到带钢镰刀弯情况,导致镰刀弯在线控制也无法实现。
目前带钢镰刀弯的检测方法存在以下弊端:1、准确性差:由于热轧带钢运行速度快、目视观察距离远(距离约20m)等因素,导致无法准确获取带钢真实镰刀弯。2、时效性差:由于获取准确镰刀弯情况需要人工测量,需要至少三天以上时间,对于镰刀弯控制来说时效性太差。3、覆盖面小:由于目前带钢镰刀弯需要人工测量,因此只能选取少量钢卷抽查,且覆盖长度较短,无法做到钢卷的全覆盖。4、效率低、工作强度大:需要人工在精整线逐段测量,工作量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连轧带钢镰刀弯缺陷的快速识别和监控方法,该方法能提高镰刀弯的探测度,减少带钢缺陷发生量,并且能记录下镰刀弯检测结果,用于事后的查阅和分析。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连轧带钢镰刀弯缺陷的快速识别和监控方法,
在距离精轧机出口 h 米处配置测宽仪;
带钢在离开精轧机后进入卷取机前以自由状态运行在层流冷区辊道上,在带钢通过测宽仪时,测宽仪测量带钢中心线与辊道中心线的偏差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75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