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冲刷腐蚀的陶瓷衬套节流孔板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7147.1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9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赵亮;胡建群;薛新才;郑宏练;张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027 | 分类号: | F16L55/027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11007 | 代理人: | 程然 |
地址: | 3143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刷 腐蚀 陶瓷 衬套 节流 组件 | ||
1.一种耐冲刷腐蚀的陶瓷衬套节流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孔板上游部件(1)、孔板下游部件(2)和衬套(3);孔板上游部件(1)的左端与上游管道(5)固定连接,右端与孔板下游部件(2)的左端固定连接;衬套(3)固定在孔板下游部件(2)的内部,位于孔板上游部件(1)的右侧;孔板下游部件(2)的右端与下游管道(6)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刷腐蚀的陶瓷衬套节流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板上游部件(1)整体为圆柱体形,左端面沿轴向自左向右依次开设有三个圆孔,三个圆孔的内径依次减小;孔板上游部件(1)左部圆孔的内径与上游管道(5)的外径相匹配,中部圆孔的内径小于上游管道(5)的内径;孔板上游部件(1)用于接收上游管道(5)流出的液体并对液体进行增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刷腐蚀的陶瓷衬套节流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板下游部件(2)整体为圆柱体形,与孔板上游部件(1)同轴设置;孔板下游部件(2)左端面沿轴向自左向右依次开设有两个圆孔,两个圆孔的内径依次减小;孔板下游部件(2)左部圆孔的内径与孔板上游部件(1)的外径相匹配,右部圆孔的内径与下游管道(6)的外径相匹配;在左部圆孔与右部圆孔的连接部设置有圆环形凸台,凸台的左端与衬套(3)紧密接触,凸台的右端与下游管道(6)紧密接触;孔板下游部件(2)用于固定孔板上游部件(1)、衬套(3)和下游管道(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刷腐蚀的陶瓷衬套节流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套(3)整体为中空的圆柱体形,与孔板上游部件(1)和孔板下游部件(2)同轴设置,左端与孔板上游部件(1)紧密接触;衬套(3)的内径与上游管道(5)和下游管道(6)的内径相等,外径与孔板下游部件(2)左部圆孔的内径相匹配;衬套(3)用于承受通过液体的冲刷腐蚀,减少液体对下游管道(6)的结构损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刷腐蚀的陶瓷衬套节流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板上游部件(1)的左端和上游管道(5)的外表面通过承插焊连接,形成上游承插焊口(7);孔板上游部件(1)的外表面和孔板下游部件(2)的左端通过承插焊连接,形成孔板组件承插焊口(8);孔板下游部件(2)的右端和下游管道(6)的外表面通过承插焊连接,形成下游承插焊口(9);衬套(3)通过粘接剂(4)固定在孔板下游部件(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冲刷腐蚀的陶瓷衬套节流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游承插焊口(7)至上游管道(5)右端的轴向距离为上游管道(5)内径的0.5倍;上游承插焊口(7)至孔板组件承插焊口(8)的轴向距离为上游管道(5)内径的2倍;孔板组件承插焊口(8)至孔板上游部件(1)右端的轴向距离为上游管道(5)内径的0.5倍;衬套(3)的轴向长度为上游管道(5)内径的2.5倍;衬套(3)右端至为下游承插焊口(9)的轴向距离为上游管道(5)内径的0.5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刷腐蚀的陶瓷衬套节流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板上游部件(1)和孔板下游部件(2)均采用304L不锈钢材料制成;衬套(3)采用氧化铝陶瓷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刷腐蚀的陶瓷衬套节流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板上游部件(1)和孔板下游部件(3)的外表面粗糙度为1.6μm,其他表面粗糙度3.2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刷腐蚀的陶瓷衬套节流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套(3)的厚度为4mm。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冲刷腐蚀的陶瓷衬套节流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游承插焊口(7)、孔板组件承插焊口(8)和下游承插焊口(9)的厚度均大于1.2倍的上游管道(5)的壁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未经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714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