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纱喷雾染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6442.5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8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陈钦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钦旺 |
主分类号: | D06B1/02 | 分类号: | D06B1/02;D06B15/00;D06B2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3401 浙江省丽***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雾 染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纱线染色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单纱的喷雾染色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国际纺织印染业发展就是围绕资源、环境、健康;印染行业也在积极开发有利于节能、减排和有助于清洁生产的新型印染工艺。传统的纺织印染以染料、化学助剂、水为主要介质,通过倒筒、入缸染色、烘干、倒筒成型几大步骤,印染加工过程工艺主要包括绞纱染色、筒子染色、经轴漫染等工艺。而这些染色步骤及工艺具有明显的缺点:染色过程需要重复倒纱,染色过程纱线经过高温染缸,长时间浸染、脱水烘干等工序,工序多,用水量大、能耗高、污染大、耗电高;在染色前对纱线进行煮炼或起到煮炼效果的前处理以改善纱线的亲水性能、毛细管效应性能,但前处理过程同样用水量大、能耗高,同时前处理过程中会采用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造成废水难以处理。
关于印染方法有也很多报道,CN101858019A公开了一种经过浸轧染液、烘焙固色、水洗、烘干下机工序的家纺面料的湿态汽蒸高效连续染色工艺方法,家纺面料在浸染后,不经过烘干而直接进行快速汽蒸,以缩短工艺流程,降低能耗。CN101260623 B公开了一种棉纤维快速染色工艺,该工艺将首先将精炼和染色工艺合并,省去高温前处理,节水,降低污水含量,节约时间,其次将酸中和工艺和皂洗工艺进行合并省去一道工序,能耗下降明显。CN101985810A公开了一种棉织物染色工艺,该工艺采用硫化染料,进行染色、氧化、水洗、皂洗、水洗、烘干等步骤,该工艺优点是减掉了原织物的染色工艺中在蒸箱内用饱和蒸汽气蒸固色、节约了大量蒸汽、降低能耗,节约成本,缩短时间。
目前反应性散纤维、纱线、面料或成衣的染色大多数是采用的活性染料,染色过程中由于活性基团在水介质中的水解,不仅导致大量活性染料的浪费,而且在染色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以及排放大量难以处理的高色度污水,这也是活性染料一直以来存在的瓶颈。为了避免活性染料的水解反应,提高活性染料的利用率,科学家们在很早就已经注意并研究了活性染料在非水介质中的染色。采用非水介质染色的优势在于活性染料在染色过程中不会发生水解,能够提高活性染料与散纤维、纱线、面料或成衣的反应程度。但同时,采用非水介质染色也一直存在着较多问题,主要包括活性染料在非水介质中的溶解性、散纤维、纱线、面料或成衣在非水介质中的溶胀能力、固色碱剂在非水介质中的溶解度、以及染色的匀染性、透染性等。尽管活性染料在非水介质中染色存在着诸多难点,但现阶段用水成本逐渐升高,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活性染料非水介质染色以其良好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上世纪80年代印度纺织工艺研究所采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活性染料C.I.活性红12,在升温至80℃过程中分批加入三氯乙烯并保温1h,染料几乎完全上染,固色率为84%。该方法虽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溶剂染色思路,但固色率比传统染色方法相比优势不大,染色后仍需要大量的水进行高温皂洗去除浮色,工业应用前景不大,因此未得到进一步发展。溶剂反胶束染色法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非水溶剂染色工艺,该工艺是将散纤维、纱线、面料或成衣或织物置于增溶了高浓度的染料水溶液的反胶束体系中染色,染色所用水量与传统水浴染色相比大大减少,不失为一种新型的节水染色工艺。
作为染整行业中一种比较成熟的染色方法,纱线,尤其是单纱的染色越来越能够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对染色一次成功的要求。该纱线染色系为织造前对纱线进行染色,一般用于色织物及毛衫等或直接使用纱线及缝纫线等,其常规纱线染色方法主要可分为绞纱染色、筒子纱染色及经轴染色等三类,其中,该绞纱染色是将松散的绞纱浸在特制染缸中,然而此法是一种成本最高的染色方法,并不适宜于大规模生产用;该筒子纱染色的纱线系卷绕在一个有孔的筒子上,然后将许多筒子装入染色缸,染液循环流动。然而,蓬松效果与柔软程度不如上述绞纱染色;经轴染色,即连续式纱线染色,系一种大规模卷装染色,梭织制造前要先制成经轴,将整个经轴的纱线进行染色,如联合浆染机与经轴纱线束装染色。由于系经轴,所以多适用梭织染色使用。
一般已知技术利用各种纱线所织成的衣物,由于受限于纱线的色泽及染色技术,因此通常均为纯色系,若欲在衣物上显现出其它图案,则必须利用二次加工程序附加于原布料上,或以印制方式实施。因此有一种改进结构,系将纱线卷绕形成一卷状物,并进行段染程序,将纱线分段染色,使纱线形成一段段间隔的颜色,然而,其颜色不仅分布散乱,且呈现为一团一团的点状外观,并无法获得预期中的美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钦旺,未经陈钦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64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雨伞面料染整机
- 下一篇:一种超纤合成革直接染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