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5443.8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1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苏格民;冯自闲 | 申请(专利权)人: | 竞华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6 | 分类号: | F04B39/06;F04B3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4312 | 代理人: | 王利彬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回收 利用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设备。
背景技术
空压机是一种压缩气体的设备,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压缩空气。空压机本身包括就地控制柜、油箱、润滑油系统、主电机、三级压缩装置、齿轮箱体、冷却系统以及压缩气体出口,空压机在运行时,通过主电机将空气进行三级压缩,产生工业生产所需的压缩空气。
然而,在工作过程中,空压机只有一少半的电能转化为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压缩空气,一半以上的电能转化为多余的热量。此部分热量未得到利用,一部分通过机体散发到周围的空气中,一部分通过冷却系统进行冷却处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设备,旨在提高空压机能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设备,包括不具有冷却系统的空压机、热交换装置、常温水供给装置、储水装置以及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具有相互隔绝的储气空间以及储水空间,所述储气空间具有进气口以及出气口,所述储水空间具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热交换装置的进气口通过气管与空压机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所述热交换装置的出气口通过气管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连通;所述热交换装置的进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常温水供给装置连通,所述热交换装置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储水装置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装置内具有若干进气铜管,所述进气铜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热交换装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以及第三热交换器,所述储水装置包括第一储水罐、第二储水罐以及第三储水罐,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以及第三热交换器均具有进气口、出气口、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和第三热交换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通过气管依次串联,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和第三热交换器的进水口分别与所述常温水供给装置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和第三热交换器的出水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储水罐、第二储水罐以及第三储水罐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储水罐、第二储水罐以及第三储水罐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分别高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以及第三热交换器的出水口,且所述第一储水罐与第一热交换器之间设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二储水罐与第二热交换器之间设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三储水罐与第三热交换器之间设有第三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以及第三热交换器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常温水供给装置为进水水龙头,其通过三条水管分别将常温水输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以及第三热交换器内。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处理装置为组合式高效空气处理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设备,其包括热交换装置、常温水供给装置、储水装置以及空气处理装置。该设备通过将空压机本身的冷却系统单独隔离开,使得经空压机三级压缩后的高温气体不被冷却,然后将该高温气体通过气管通入到所述热交换装置中,所述热交换装置的进水口通过水管与常温水供给装置连通。当所述热交换装置内通入高温气体时,所述常温水供给装置向所述热交换装置内通入常温水,并在所述热交换装置内部完成热交换,从而将气体降温,并将常温水加热。降温后的压缩气体经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处理后用于工业生产,而加热后的热水可连通至各生产线存放热水的保温箱内,用于热水供应。从而将空压机所产生的多余热量进行充分利用,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设备100,其包括不具有冷却系统的空压机1、热交换装置2、常温水供给装置3、储水装置4以及空气处理装置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竞华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未经竞华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54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