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野生稻培育盐碱稻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5073.8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0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周重学;周妙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陵水重学辐射育种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A01H1/06;A01G1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2400 海南省***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野生 培育 盐碱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育种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利用野生稻培育盐碱稻的方法。
技术背景
我国盐碱地总面积约15亿亩,若都能种上水稻,按亩产300斤算,每年能收成4500亿斤粮食。
联合国今年一份报告显示,全球粮食库存在近30年不断下降,目前全世界约有8亿饥饿人口。如果全世界143亿亩盐碱地都能种上海水稻,其“世界意义”将不言而喻。
为应对粮食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开发盐碱地、利用海水灌溉种植成了世界各国专家探索的方向,但苦于找不到野生物种资源,研究难以突破。
为了研究耐盐碱水稻品种,世界各国正展开角逐:埃及将咸水湖芦苇与水稻杂交试验,菲律宾将2个不同亲本的耐盐株系杂交试验,印度将红树里提取的基因植入现有水稻品系,日本采用光波信息混合物改变水稻性能;中国有专家已开展大米草和水稻杂交、转基因技术培育等试验……
湛江人陈日胜1986年发现一株野生海水稻后,他坚持育种28年,终于获得重大突破——耐盐碱水稻新品种“海稻86”呼之欲出;海水稻被国家水稻专家认定为“一种特异的水稻种质资源”。
然而这些研究仍在试验阶段,尽管有了耐盐碱海稻新品种,但尚未大规模种植。
湖北信息研究院以“利用海水野生稻驯化成栽培水稻”的课题,检索国内外文献,结果是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全新的一种利用野生稻培育盐碱稻的方法。具体包括:原始育种材料采集→种子辐射法→优势株回交法→培育耐盐碱优质稻→培育盐碱稻→获得稳定盐碱稻品种。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利用野生稻培育盐碱稻的方法,技术方案中在于包括:原始育种材料采集、种子辐射法、优势株回交法、培育耐盐碱优质稻、培育盐碱稻;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原始育种材料采集:采集印尼爪哇岛、特拉沙坡漁民聚居海湾滩涂上的野生稻种作为育种材料。
2、种子辐射:选取野生稻种子80-100粒,并催好芽,备好一个直径约30cm的圆盆,装上湿润细沙土,按八卦图示意,将圆盆划分为八份,每份点播10-12粒种子,待芽长1-4cm时,选择在上午8点至中午13点之间用放大镜聚焦太阳能辐射谷芽基部,辐射过程中,出现微冒气即停止辐射,随即往辐射基部滴灌矿泉水保持芽谷湿润。
3、培育耐盐碱的优质稻:把经过聚焦太阳能辐射法处理过的种子按照常规方法培育至长成稻苗,再从苗群体中筛选出不同特征的优势株系进行回交,从回交后代中筛选综合优势株系,再与巴斯马蒂回交,从回交的后代群体中,进行目标性选择,获取耐盐碱的优质稻种。
4、培育盐碱稻:把耐盐碱稻种通过盐碱泥催芽法、盐碱水鉴测法、对比鉴定法、多地区盐碱泥测试法,得到不同地区的盐碱泥所适应的品种,具体方法及过程如下:
(1)盐碱泥催芽法:将万粒种子直接播入盐碱泥中进行催芽,从万粒种子出芽到持续生长的过程中,采集及保留最后存活的植株,然后利用这些植株再继续用盐碱泥作为基质进行加代培育繁殖,继而得到盐碱稻;
(2)盐碱水浸种鉴测法:由一半海水和一半淡水调和的盐碱水,将万粒种子浸入盐碱水中,并保持种子湿润进行催芽,种子发芽后播入泥土中,培育过程中继续灌盐碱水,采集及保留最后存活的植株,然后利用这些植株再继续灌溉盐碱水进行加代培育繁殖,继而得到盐碱稻;
(3)对比鉴定法:筛选耐盐碱的若干稻种材料,同时催芽育苗,每个材料分别取10株苗在同一地块中种植,然后用海水进行浇灌培育,采集及保留最后存活的植株,从中挑选耐盐碱性强的植株进行加代培育繁殖,继而得到盐碱稻;
(4)多地区盐碱泥测试法:同时收集不同地区的盐碱泥,将盐碱稻材料分别种植到不同的盐碱泥中,然后用由一半海水和一半淡水调和的盐碱水进行浇灌培育,采集及保留最后存活的植株,从中挑选耐盐碱性强的植株进行加代培育繁殖,得到不同地区的盐碱泥所适应的品种。
本发明既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所提出利用野生稻培育盐碱稻的方法构思新颖,措施独特,方法简单、容易实施。
2、通过实施本发明,选择野生稻种作为育种材料,采用辐射法,成苗率低,变异率较高,辐射产生变异大及稳定快,为培育优良水稻种子提供稳定、优良的重要途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陵水重学辐射育种研究所,未经陵水重学辐射育种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50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食物加工机用蒸笼结构
- 下一篇:烹饪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