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360°旋转定位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203891.4 | 申请日: | 2017-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6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 发明(设计)人: | 武向文;卓超;刘涛;党作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35/04 | 分类号: | H01R35/04;H01R24/40;H01R13/56;H01R13/52;H01R103/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21 | 代理人: | 张婕 |
| 地址: | 710077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针孔 内导体 射频同轴连接器 插孔体 插孔 配合 过盈配合连接 间隙配合式 同轴连接器 电气导通 定位效果 过盈配合 完全接触 轴向固定 传统的 中轴线 锥台状 插接 同轴 左端 紧凑 | ||
1.一种可360°旋转定位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旋转部分(100)和固定部分(200),所述旋转部分(100)和所述固定部分(200)通过针孔配合同轴插接一体,二者连接处通过C型卡环(300)进行轴向固定,所述旋转部分(100)可以绕所述固定部分(200)的中轴线360°旋转,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孔配合为过盈配合;
所述旋转部分(100)包括内导体(110)和旋转部分外壳,所述内导体(110)和旋转部分外壳之间具有隔离两者的第一绝缘子(120),所述内导体(110)、旋转部分外壳和第一绝缘子(120)之间两两固定连接,以防相对转动;
内导体左端(111)内部设有轴向的第一芯线孔(112)和径向的第一焊线孔(113),所述第一芯线孔(112)和第一焊线孔(113)相互连通,用于固定电缆线的一端,内导体右端(114)为锥台状;
所述第一绝缘子(120)为具有第一通孔(121)的回转体,所述内导体(110)插入所述第一绝缘子(120)的第一通孔(121)中;
所述固定部分(200)包括插孔体(210)和固定部分外壳,所述插孔体(210)和固定部分外壳之间具有隔离两者的第二绝缘子(220),所述插孔体(210)、固定部分外壳和第二绝缘子(220)之间两两固定连接,以防相对转动;
插孔体右端(211)内部设有径向的第二焊线孔(213)和轴向的第二芯线孔(212),所述第二芯线孔(212)和第二焊线孔(213)相互连通,用于固定电缆线的另一端,所述插孔体(210)左端为插孔(214);
所述第二绝缘子(220)为具有第二通孔(221)的回转体,所述插孔体(210)插入所述第二绝缘子(220)的第二通孔(221)中;
所述插孔(214)与所述内导体右端(114)完全接触,实现电气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分外壳包括第一外壳(130)、第二外壳(140)、第三外壳(150)和第四外壳(160),其中,
所述第四外壳(160)外形为阶梯轴状,其内部具有第四外壳通孔(161);
所述第三外壳(150)内部具有第三外壳内孔(151),所述第三外壳内孔(151)的孔径自左向右依次增大,依次用于装配电缆线、第一绝缘子(120)、第四外壳(160)和固定部分外壳;
第三外壳左端(152)插入第二外壳右端开口(141)内,所述第三外壳(150)与所述第二外壳(140)通过第二铆钉(180)实现固定铆接;
第一外壳右端(131)插入第二外壳左端开口(142)内,所述第一外壳(130)与所述第二外壳(140)通过第一铆钉(170)实现活动铆接;
所述第二外壳(140)、第三外壳(150)和第四外壳(160)之间均为固定连接,以防相对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分外壳包括第五外壳(230)、第六外壳(240)和法兰盘(250),其中,
所述第五外壳(230)左端设有可径向弹性变形的接触头(231),所述接触头(231)与所述第四外壳通孔(161)右端孔壁弹性接触,实现电气导通;
所述第六外壳(240)内设有阶梯孔(241),所述阶梯孔(241)的内径自左向右依次减小,所述阶梯孔(241)用于装配所述第五外壳(230)和第二绝缘子(220);
所述第五外壳右端(232)插入第六外壳左端开口(242)内,所述第二绝缘子(220)的左端插入第五外壳右端开口(233);
所述第六外壳(240)装入所述法兰盘(250)中;
所述第五外壳(230)、第六外壳(240)和法兰盘(250)之间均为固定连接,以防相对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389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新匹配脚位的PCI-E柔性转接卡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关节集电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