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电弧辅助涂覆增材制造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3286.7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5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魏正英;杜军;赵光喜;姚云飞;刘伟;贺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3/115 | 分类号: | B22F3/115;C23C4/123;B33Y10/00;B33Y30/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电弧 辅助 涂覆增材 制造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铝合金电弧辅助涂覆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铝合金电弧辅助涂覆增材制造系统,铝合金电弧辅助涂覆增材制造系统,包括封闭手套箱(2)、三维移动平台(19)、基板(20)、坩埚(9)、涂覆头(17)、电弧热源(10)、电源、第一供气系统、第二供气系统及控制器(16);
坩埚(9)固定于封闭手套箱(2)上,三维移动平台(19)、基板(20)及电弧热源(10)均位于封闭手套箱(2)内,基板(20)位于三维移动平台(19)上,涂覆头(17)的上端与坩埚(9)的底部出口相连通,涂覆头(17)的下端插入于封闭手套箱(2)内且正对基板(20),电弧热源(10)固定于封闭手套箱(2)的顶部且正对基板(20),坩埚(9)的外壁上缠绕有感应线圈(7),感应线圈(7)与电源相连接,坩埚(9)的顶部开口处设有坩埚盖(8),第一供气系统与封闭手套箱(2)相连通,第二供气系统与坩埚(9)相连通,控制器(16)的输出端与电源的控制端相连接,第一供气系统及第二供气系统与控制器(16)相连接;
包括以下步骤:
1)绘制待制造工件的三维模型,再将待制造工件的三维模型输入到控制器(16)中;
2)将铝合金原材料加入到坩埚(9)中,控制器(16)控制电源,通过感应线圈(7)对坩埚(9)中的铝合金原材料进行加热,使坩埚(9)中的铝合金原材料加热至熔融状态,控制器(16)控制第一供气系统及第二供气系统工作,通过第一供气系统更换封闭手套箱(2)中的空气,通过第二供气系统向坩埚(9)中充入惰性气体,使熔融状态的铝合金原材料在惰性气体的驱动下从涂覆头(17)中的流道连续流出;同时控制器(16) 控制电弧热源(10)工作,通过电弧热源(10)在基板(20)上形成微熔池,涂覆头(17)中流道流出的熔融状态的铝合金原材料掉落到微熔池中;同时,控制器(16)根据待制造工件的三维模型通过三维移动平台(19)带动基板(20)运动,从而在基板(20)上涂覆出所需工件,完成铝合金电弧辅助涂覆增材的制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电弧辅助涂覆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气系统包括真空泵(1)、氩气罐(3)及第一电磁阀(4),其中,真空泵(1)与封闭手套箱(2)相连通,氩气罐(3)的出气口通过第一电磁阀(4)与封闭手套箱(2)相连接,控制器(16)与第一电磁阀(4)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合金电弧辅助涂覆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气系统包括第二电磁阀(6)、第三电磁阀(11)以及用于检测坩埚(9)内气压的压力表(5),氩气罐(3)的出气口通过第二电磁阀(6)与坩埚(9)的入气口相连通,第三电磁阀(11)与坩埚(9)的出气口相连通,压力表(5)的输出端与控制器(16)的输入端相连接,控制器(16)的输出端与第二电磁阀(6)的控制端及第三电磁阀(11)的控制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合金电弧辅助涂覆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力表(5)的输出端依次经电荷放大器(13)及转换器(15)与控制器(16)的输入端相连接;控制器(16)通过转换器(15)及固态继电器(14)与第一电磁阀(4)的控制端、第二电磁阀(6)的控制端及第三电磁阀(11)的控制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电弧辅助涂覆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2),在使用时,将铝合金原材料加入到坩埚(9)中,通过感应线圈(7)将所述铝合金原材料加热到熔融状态,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2)检测所述熔融状态下铝合金原材料的温度信息,第一温度传感器(12)的输出端与控制器(16)的输入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合金电弧辅助涂覆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基板(20)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其中,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16)的输入端相连接,控制器(16)的输出端与电弧热源(10)的控制端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电弧辅助涂覆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器(16)与三维移动平台(19)之间通过固高控制卡(18)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328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