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田小龙虾交叉投苗养殖三茬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3224.6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2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陈虎;奚业文;尹家武;刘忠志;赵定军;张立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县明信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A01G22/22;A01G3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郑志强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稻田 小龙虾 交叉 养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了一种稻田小龙虾交叉投苗养殖三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低洼稻田改造成深水区和浅水区,前一年11月收割水稻后至当年3月底,放干稻田的存水;之后于浅水区进行水草种植,形成水草区;(2)引水灌田,使深水区水深大于1.5米,浅水区水深小于0.6米;4月初开始,深水区设置网箱暂养小龙虾苗种,进行交叉投苗交叉投苗养殖三茬小龙虾;(3)饲料分类投喂:网箱内投喂苗种饲料,网箱外投喂成虾饲料;本发明充分利用稻田空间和水体,提高小龙虾养殖成活率,提高单位面积小龙虾的养殖产量,对提高稻田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龙虾稻田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田小龙虾交叉投苗养殖三茬方法。
背景技术
克氏原螯虾隶属节支动物门、甲壳纲、螯虾科、原螯虾属,又名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以下统称小龙虾),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是目前虾类养殖的主要品种。近几年由于市场需求急剧增加,小龙虾天然资源急剧减少,价格逐步走高,因此通过人工科学养殖来满足市场需求。小龙虾稻田养殖迅速发展,由于小龙虾生存生长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稻田养殖小龙虾单产普遍不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消费者对优质商品虾的需要;本方法通过不断试验探索,取得小龙虾稻田三茬养殖的成功,可以采取连片稻田进行小龙虾交叉投苗养殖三茬,实现小龙虾商品虾规模化和批量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稻田小龙虾交叉投苗三茬养殖方法,通过对稻田进行科学处理,将稻田改造成深水区和浅水区,并将稻田区域进行“水草区”和“网箱区”相结合的布局,之后通过交叉投苗与茬口安排、饲料分类投喂等步骤达到充分利用稻田空间和水体,提高小龙虾养殖成活率,提高单位面积小龙虾的养殖产量,对提高稻田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稻田小龙虾交叉投苗养殖三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低洼稻田改造成深水区和浅水区,深水区占稻田面积的15%~20%,浅水区占稻田面积的80%~85%,前一年11月收割水稻后至当年3月底,放干稻田的存水;之后于浅水区进行水草种植,形成水草区;
(2)引水灌田,使深水区水深大于1.5米,浅水区水深小于0.6米;当年4月初开始,深水区设置网箱暂养小龙虾苗种,交叉投苗与茬口安排为:
①当年4月5日至10日投放第一批小龙虾苗种于水草区;5月20日至30日捕捞4月份投放养殖的小龙虾;
②5月20日至30日同时投放第二批虾苗于网箱区一的网箱中,暂养10天;待第一批养殖小龙虾捕捞结束后,撤去网箱区一的网箱,让小龙虾进入水草区觅食、生长;6月20日至28日捕捞5月份投放养殖的小龙虾;
③6月20日至30日同时投放第三批虾苗于网箱区二的网箱中,暂养10天;
④6月29日至30日在原浅水水草区移栽秧苗,深水区补种金鱼藻和轮叶黑藻;
⑤待第二批养殖小龙虾捕捞以及水稻秧苗移栽结束后,撤去网箱区二的网箱,让小龙虾进入稻田深水水草区和水稻种植区觅食、除虫;9-10月捕捞6月份投放养殖的第三批小龙虾;11月放水晒田,收割水稻;
(3)饲料分类投喂:网箱内投喂苗种饲料,网箱外投喂成虾饲料。
优选地,所述步骤(2)的①中:4月5日至10日投放于水草区的第一批小龙虾苗种的数量为6000尾/亩,规格为200尾/千克;②中:5月20日至30日投放于网箱区一中的第二批虾苗的数量为4000尾/亩,规格为160尾/千克;③中:6月20日至30日投放于网箱区二中的第三批虾苗的数量为6200尾/亩,规格为160尾/千克。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网箱区一占稻田总面积的6~8%,网箱区二占稻田总面积的9~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县明信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未经和县明信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32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