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具及模具内安装导板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3181.1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0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赵廷见;宋涛;贠东冉;张晓;魏伟;王小伟;张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2/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47 | 代理人: | 陈庆超,桑传标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安装 导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模具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模具及模具内安装导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中,常常采用冲压成型的TWB板材,用于提高车身强度,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在制造TWB板材的模具中使用了内压边圈,以使TWB板材制件在成型过程中的拉延力得到均匀释放,从而保证制件的成型性能。由于受制件的形状所限,内压边圈与凹模压料面为接近40度的斜面,使得TWB板材制件在成型过程中会产生侧向力,导致内压边圈向一侧偏移。长期进行冲压工作,容易产生磨损,造成内压边圈与内压料面不能完全贴合,压边力变化将使制件开裂、弯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该模具可以避免制件在冲压成型中开裂和弯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模具,所述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在所述模具本体内可移动的压边圈,其中,所述压边圈包括与所述模具本体的内壁滑动配合的第一主体部和横截面小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第二主体部,在所述模具本体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一导板,在所述第二主体部上安装有第二导板,所述第一导板与所述第二导板滑动配合,以防止所述压边圈因受力而朝向所述模具本体偏移。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板通过固定座安装在所述模具本体的内壁上。
可选地,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座本体和从所述固定座本体朝向所述压边圈突出的支撑凸缘,所述第一导板固定在所述固定座本体上且支撑在所述支撑凸缘上。
可选地,所述模具本体的内壁上固定有用于防止所述固定座脱落的止推部,所述止推部位于所述固定座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模具包括用于防止所述固定座脱落的斜支撑部,所述斜支撑部位于所述止推部的下方,并且所述斜支撑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模具本体的内壁和所述固定座上。
本公开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内安装导板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形成以上所述的模具,用于避免制件在冲压成型中开裂和弯折。
为了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模具内安装导板的方法,所述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在所述模具本体中可移动的压边圈,其中,所述压边圈包括与所述模具本体的内壁滑动配合的第一主体部和横截面小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第二主体部,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模具本体的内壁上加工第一基准面和在所述第二主体部上加工第二基准面,所述第一基准面与所述第二基准面的位置相对应;将第一导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准面上,将第二导板安装在所述第二基准面上,使得所述第一导板与所述第二导板滑动配合,以防止所述压边圈因受力而朝向所述模具本体偏移。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基准面上固定固定座,将所述第一导板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
可选地,利用铣床的摆角头加工所述第一基准面。
可选地,利用铣床的摆角头加工所述第一基准面包括先加工出所述第一基准面的外轮廓线,再在所述外轮廓线内逐线加工,以最终形成所述第一基准面。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基准面上固定所述固定座包括:所述固定座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准面上;在位于所述固定座外周的所述第一基准面上安装桩脚;通过焊接所述固定座、所述桩脚和所述第一基准面而将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基准面上。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在位于所述固定座下方的所述第一基准面上开设沟槽,将止推部固定在所述沟槽内,使得所述止推部突出于所述第一基准面。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在位于所述止推部下方的所述第一基准面上设置斜支撑部,并且将所述斜支撑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基准面和所述固定座的底面上。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研磨配置所述第一导板与所述第二导板之间的间隙。
本公开通过增设滑动配合的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用于抵消压边圈受到的侧向力,使得不用修整模具的压料面就可避免制件在冲压成型中开裂和弯折,减少制件报废的成本现况,节约了大量的维修时间,提高了整个模具的可靠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加工第一基准面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基准面的形状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模具本体2 压边圈3 第一导板
4 第二导板5 固定座6 止推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31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