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OI横向高压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2930.9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7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乔明;詹珍雅;章文通;肖倩倩;王正康;余洋;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L27/12 | 分类号: | H01L27/12;H01L29/06;H01L21/84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32 | 代理人: | 敖欢,葛启函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oi 横向 高压 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SOI横向高压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择SOI材料,该材料包括Si衬底层、埋氧层(2)以及绝缘体上硅层(4);
步骤2:在绝缘体上硅层上进行漂移区的两段式线性变掺杂,通过注入N型杂质形成不同变化斜率的绝缘体上硅层(4)与薄硅层漂移区(44);
步骤3:在N型分段式线性变掺杂漂移区上进行局部氧化,形成薄硅层区,即厚介质层(3);
步骤4:在N型分段式线性变掺杂漂移区上进行硼注入,形成Pwell区(11);
步骤5:在N型分段式线性变掺杂漂移区上进行磷注入,形成Nwell区(43);
步骤6:在N型分段式线性变掺杂漂移区形成栅极前,近栅极的位置表面生长一层场氧化层,形成栅氧化层(5);
步骤7:淀积多晶硅,形成多晶硅栅电极(6);
步骤8:利用同一道掩膜版,利用高能离子注入进行N型杂质注入,严格控制注入能量与注入时间,形成N条(45);利用离子注入进行P型杂质注入,严格控制注入能量与注入时间,形成P条(13);从而N条和P条构成竖直方向的超结结构;
步骤9:进行第一P型重掺杂区(12)、第一N型重掺杂区(41)以及第二N型重掺杂区(42)的注入,形成欧姆接触,引出电极;
步骤10:第一层接触孔刻蚀,淀积铝金属,形成源极接触电极(7)与漏极接触电极(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OI横向高压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漂移区线性变掺杂为两段式线性变掺杂,所述两段式线性变掺杂即实现两段不同浓度梯度的掺杂,通过设计漂移区掩膜版的不同开口宽度来实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OI横向高压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注入能量与注入时间的严格控制,使N条(45)、P条(13)与埋氧层(2)上表面相接触或不接触、或者N条(45)、P条(13)位于绝缘体上硅层(4)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OI横向高压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设计掩膜版的不同开口数量实现P条与N条的多次重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OI横向高压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设计P条(13)与N条(45)掩膜版的不同宽度来实现P条与N条宽度的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OI横向高压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N条与P条的形成顺序互换,且步骤8必须在高温过程之后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OI横向高压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衬底(1)为N型硅或P型硅;绝缘体上硅层(4)为N型硅或P型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OI横向高压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进行局部氧化形成薄硅层区的具体方法为:光刻得到薄硅层区窗口后,利用局部氧化对该窗口进行填充扩散得到薄硅层区,即厚介质层,再利用平坦化工艺去除漂移区上多余的氧化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OI横向高压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后包括步骤11:进行第二层接触孔刻蚀得到接触孔(9)、接触孔(91),淀积铝金属,分别形成源极场板(71)、漏极场板(81)。
10.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制造方法制备的SOI横向高压器件,其特征在于:其元胞结构包括衬底(1)、衬底(1)上表面的埋氧层(2)、埋氧层(2)上表面的绝缘体上硅层(4)、绝缘体上硅层(4)左侧的Pwell区(11)、绝缘体上硅层(4)内部的厚介质层(3)、沿纵向方向贯穿并嵌入在厚介质层(3)右端的第二N型重掺杂区(42)、纵向上位于厚介质层(3)和埋氧层(2)之间的超薄顶层硅(44)、Pwell区(11)和厚介质层(3)之间的N条(45)和P条(13)、位于Pwell区(11)内部的相互独立的第一P型重掺杂区(12)和第一N型重掺杂区(41)、设置在第一N型重掺杂区(41)和Pwell区(11)上表面的栅氧化层(5)、与Pwell区(11)的上表面相接触的源极接触电极(7)、栅氧化层(5)上方的多晶硅栅电极(6)、设置在第二N型重掺杂区(42)上表面的漏极接触电极(8),所述埋氧层(2)的上表面与绝缘体上硅层(4)和超薄顶层硅(44)的下表面相连接,所述厚介质层(3)的下表面与超薄顶层硅(44)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N条(45)和P条(13)构成超结结构并在竖直方向交替排列地嵌入在N型漂移区中靠近源端区域的绝缘体上硅层(4)中,第一P型重掺杂区(12)和第一N型重掺杂区(41)的上表面与Pwell区(11)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源极接触电极(7)的右端部分覆盖N型重掺杂源极区(41)的右端,所述栅氧化层(5)的左端部分覆盖第一N型重掺杂区(41)的左端,栅氧化层(5)不与源极接触电极(7)相接触;所述器件的漏端含有Nwell区(4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未经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293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机镜头
- 下一篇:低畸变近摄距无热化机器视觉镜头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7-00 由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半导体或其他固态组件组成的器件
H01L27-01 .只包括有在一公共绝缘衬底上形成的无源薄膜或厚膜元件的器件
H01L27-02 .包括有专门适用于整流、振荡、放大或切换的半导体组件并且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包括至少有一个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无源集成电路单元的
H01L27-14 . 包括有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者微粒子辐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控制电能的半导体组件的
H01L27-15 .包括专门适用于光发射并且包括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半导体组件
H01L27-16 .包括含有或不含有不同材料结点的热电元件的;包括有热磁组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