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通过免疫复合物转移法检测被检物质的抗体试剂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该抗体试剂的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202700.2 | 申请日: | 2017-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9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 发明(设计)人: | 桥田诚一;森本彩;渡边敏弘;山垣内孝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7K16/00 | 分类号: | C07K16/00;G01N33/53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何杨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通过 免疫 复合物 转移 检测 物质 抗体 试剂 及其 制造 方法 以及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用于通过免疫复合物转移法检测被检物质的抗体试剂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该抗体试剂的用途。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免疫复合物转移法中的非特异性信号的抗体试剂。通过提供一种抗体试剂来解决上述课题,所述抗体试剂含有能够与被检物质结合的标记抗体,与免疫复合物转移法所使用的固相非特异性结合的标记抗体的分子数在抗体试剂所含的标记抗体的分子数中所占的比例为约3.34×10‑7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通过免疫复合物转移法检测试样中的被检物质的抗体试剂、及含有该抗体试剂的试剂盒。另外,本发明涉及该抗体试剂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地,本发明涉及使用该抗体试剂的被检物质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免疫学测定方法能够利用试样中的被检物质和与该被检物质结合的检测用抗体之间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以高精度检测被检物质。但已知的是,免疫学测定方法中,试样中的被检物质以外的物质成为非特异性反应的原因。这类非特异性反应使背景信号上升,因此免疫学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下降。
一直以来,为了抑制免疫学测定方法中的非特异性反应,尝试了各种对策。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将具有规定范围内的平均分子量及等电点的酪蛋白等蛋白质作为封闭剂添加于试样中。专利文献2公开了:对与标记抗体中使用的抗体相同的抗体进行加热处理,将所得到的丧失了本来的反应性的抗体作为非特异性反应的抑制剂添加于试样中。专利文献3公开了:在将磁性粒子作为固相使用的免疫学测定方法中,为了防止试样中的被检物质以外的物质与磁性粒子非特异性结合,将表面由与磁性粒子相同的材料形成的不具有磁性的粒子添加于试样中。专利文献4公开了:为了抑制人血液中存在的人抗小鼠抗体所引起的非特异性反应,使用将酶相对于检测用抗体的结合数限定为规定比例的酶标记抗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523171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667434号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005511号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4866724号
发明内容
供于免疫学测定方法的试样、特别是生物试样中,除了被检物质以外,还含有各种物质。因此,免疫学测定方法中,非常重视对来自试样的被检物质以外的物质所引起的非特异性反应进行抑制。实际上,上述现有技术均为用于防止试样中的被检物质以外的物质非特异性吸附或结合于检测用抗体、固相的技术。但是,本发明人发现,测定所使用的试剂中也存在成为非特异性反应的原因的物质。即,本发明人发现了如下问题:在免疫复合物转移测定法中,能够与被检物质结合的标记抗体非特异性结合于固相并产生非特异性信号。换言之,发现了如下问题:并不是试剂所含的标记抗体的所有分子都均一地与被检物质形成特异性结合,这些抗体分子中,不仅存在与被检物质特异性结合的标记抗体,也存在非特异性吸附于固相的标记抗体。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分离并除去这种非特异性吸附于固相的标记抗体,减少非特异性信号。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发现,通过使含有能够与被检物质结合的标记抗体的抗体溶液与固相接触的预处理,可以减少由该标记抗体产生的非特异性信号,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第1方式提供一种抗体试剂,其用于通过免疫复合物转移法检测试样中的被检物质。该抗体试剂含有能够与被检物质结合的标记抗体,与免疫复合物转移法所使用的固相非特异性结合的标记抗体的分子数在抗体试剂所含的标记抗体的分子数中所占的比例为约3.34×10-7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希森美康株式会社,未经希森美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27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