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判断十八辊轧机工作辊状态的方法及基于此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2692.1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51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葛红洲;陈军;姜正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28 | 分类号: | B21B37/28;B21B38/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刘立平;张勤绘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判断 十八 轧机 工作 状态 方法 基于 应用 | ||
1.一种判断十八辊轧机工作辊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方法通过检测设立于工作辊侧的侧支撑辊的支撑力,并对检测到的各侧支撑辊的支撑力进行相应运算,通过运算结果表征当前工作辊的各个工作状态,具体步骤如下:
S1:对上、下工作辊的操作端及传动端的相应侧支撑辊设立支撑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当前各侧支撑辊的支撑力,所述各侧支撑辊的支撑力包括:
上工作辊左侧操作端侧支撑力F1,
上工作辊左侧传动端侧支撑力F2,
上工作辊右侧操作端侧支撑力F3,
上工作辊右侧传动端侧支撑力F4,
下工作辊左侧操作端侧支撑力F5,
下工作辊左侧传动端侧支撑力F6,
下工作辊右侧操作端侧支撑力F7,
下工作辊右侧传动端侧支撑力F8;
S2:将各侧支撑辊的支撑力F1、F2、F3、F4、F5、F6、F7、F8进行数值运算,得出当前工作辊的各工作状态;
步骤S2中,所述的当前工作辊的各个状态包括有:
工作辊的轧制方向、工作辊的水平弯曲度、工作辊的垂直弯曲度、上下工作辊的水平偏度;
通过比较F1+F2与F3+F4的差值判定轧制方向;具体为:
若F1+F2F3+F4;则左侧为本道次入口侧,右侧为本道次出口侧,此时同时有F5+F6F7+F8;
反之若F1+F2F3+F4;则左侧为本道次出口侧,右侧为本道次入口侧,此时同时有F5+F6F7+F8;
通过分别比较F1与F2两者的大小、F5与F6两者的大小判定工作辊水平弯曲度,具体为:
F1-F2或F3-F4值越大,反映工作辊水平弯曲越严重,工作辊与侧支撑辊接触线越短,轧机越不稳定,此时同时有F5-F6或F7-F8值越大;
反之若F1-F2或F3-F4为负值,反映工作辊只在另一端与侧支撑辊接触,不接触端液压缸承受拉力,此时弯曲状况最为恶劣;此时,同时有F5-F6或F7-F8为负值;
通过分别比较F1+F3与F2+F4两者的大小、F5+F7与F6+F8两者的大小判定工作辊垂直弯曲度;具体为:
F1+F3与F2+F4差值越大,反映工作辊垂直弯曲越严重,此时同时有F5+F7与F6+F8差值越大。
通过比较(F1+F2)-(F3+F4)与(F5+F6)-(F7+F8)的差值判定上、下工作辊水平偏度;具体为:
若(F1+F2)-(F3+F4)与(F5+F6)-(F7+F8)不相等,说明上、下工作辊所受侧推力不相等;
若(F1+F2)-(F3+F4)(F5+F6)-(F7+F8),则上工作辊相对于下工作辊更偏向入口侧,差值越大意味着偏移距越大,反之若(F1+F2)-(F3+F4)(F5+F6)-(F7+F8),说明下工作辊相对于上工作辊更偏向入口侧。
2.一种基于十八辊轧机工作辊状态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检测当前工作辊的状态,并根据检测到的当前工作辊的状态实时修正轧制进行中工作辊的标度,包括如下步骤:
SA1:设立检测各侧支撑辊支撑力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将各侧支撑辊的支撑力信号实时传递至基础自动化控制机的信号接收端;包括有上工作辊左侧操作端侧支撑力F1,上工作辊左侧传动端侧支撑力F2,上工作辊右侧操作端侧支撑力F3,上工作辊右侧传动端侧支撑力F4,下工作辊左侧操作端侧支撑力F5,下工作辊左侧传动端侧支撑力F6,下工作辊右侧操作端侧支撑力F7,下工作辊右侧传动端侧支撑力F8;
SA2:所述基础自动化控制机将接收到的各侧支撑辊的支撑力信号上传至过程控制机的信号接收端;
SA3:所述过程控制机将接收到的各侧支撑辊的支撑力信号送入数据存储与分析单元,通过相应计算得出当前工作辊的各个状态;
SA4:所述过程控制机的数学模型单元根据数据存储与分析单元计算出的、用以表征当前工作辊的各个状态的数值,调整各侧支撑辊的支撑力的初始值,并将基于调整后的各个工作参数送至基础自动化控制机相应参数接收端;
SA5:所述基础自动化控制机根据接受到的工作参数下发相应动作调整指令至动作执行端;
步骤SA3中,所述的当前工作辊的各个状态包括有:
工作辊的轧制方向、工作辊的水平弯曲度、工作辊的垂直弯曲度、上下工作辊的水平偏度;
通过比较F1+F2与F3+F4的差值判定轧制方向;具体为:
若F1+F2F3+F4;则左侧为本道次入口侧,右侧为本道次出口侧,此时同时有F5+F6F7+F8;
反之若F1+F2F3+F4;则左侧为本道次出口侧,右侧为本道次入口侧,此时同时有F5+F6F7+F8;
通过分别比较F1与F2两者的大小、F5与F6两者的大小判定工作辊水平弯曲度,具体为:
F1-F2或F3-F4值越大,反映工作辊水平弯曲越严重,工作辊与侧支撑辊接触线越短,轧机越不稳定,此时同时有F5-F6或F7-F8值越大;
反之若F1-F2或F3-F4为负值,反映工作辊只在另一端与侧支撑辊接触,不接触端液压缸承受拉力,此时弯曲状况最为恶劣;此时,同时有F5-F6或F7-F8为负值;
通过分别比较F1+F3与F2+F4两者的大小、F5+F7与F6+F8两者的大小判定工作辊垂直弯曲度;具体为:
F1+F3与F2+F4差值越大,反映工作辊垂直弯曲越严重,此时同时有F5+F7与F6+F8差值越大。
通过比较(F1+F2)-(F3+F4)与(F5+F6)-(F7+F8)的差值判定上、下工作辊水平偏度;具体为:
若(F1+F2)-(F3+F4)与(F5+F6)-(F7+F8)不相等,说明上、下工作辊所受侧推力不相等;
若(F1+F2)-(F3+F4)(F5+F6)-(F7+F8),则上工作辊相对于下工作辊更偏向入口侧,差值越大意味着偏移距越大,反之若(F1+F2)-(F3+F4)(F5+F6)-(F7+F8),说明下工作辊相对于上工作辊更偏向入口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269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