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筒状复合材料零件脱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2669.2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3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徐勇;潘文进;王洋;徐猛;张强;魏耀华;祖峰;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44 | 分类号: | B29C33/44;B29C70/5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张毓灵 |
地址: | 723213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零件 脱模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飞机复合材料制造领域,涉及一种解决长筒状小角度复合材料零件脱模方法。所述筒状复合材料零件脱模方法在筒状复合材料成型时,在零件口框部位外侧中心线处对称铺贴与零件形成一体的加强块,将千斤顶固定,并使得千斤顶顶杆顶在加强块上作为受力点,用千斤顶施力将零件沿成型模胎轴向推动,完成零件脱模。本发明能解决长筒状小角度复合材料零件脱模问题,保证脱模过程中不损伤零件,而且实施方便,适应性广,成本低,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机复合材料制造领域,涉及一种解决筒状复合材料零件脱模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成型模具上制作复合材料制品后,虽然成型模具表面光洁,又涂覆或铺贴了脱模料,但要把复合材料制品从模具上脱下来,并非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实践表明,复合材料制品脱模必须要克服粘附力和吸附力。其中粘附力是树脂基体与模具贴合面固化成型后产生的,吸附力是由于预浸料铺敷模具时界面近乎真空状态,在大气压力下产生的吸附作用力。由此可见,脱模方法实际上就是如何利用外力的方法。
在当前复合材料研制中主要采用手动脱模法和机械脱模法。手动脱模法一般适用于外形较简易的复合材料制品,其粘附力及吸附力也较小,通常是先用木锤或橡胶锤敲击模具,通过敲击产生的震动使复合材料制品局部与模具脱开。一般我们可以从敲击中的声音来判断制品与模具是否脱开,若声音实而重则未分离,如声音空而轻则为已脱开。一处脱开后再逐渐扩展敲击点,使脱模范围逐渐扩大,最后在一端用工具撬动,即可设法将复合材料从模具上脱下。机械脱模通常用丝杆装置、卷扬机或吊车等机械设备的牵引力来拉动模具,使之完成脱模工序。
在复合材料制品研制生产过程中,经常碰到用常规的脱模方法,如压缩空气气动脱模法、加楔法、机械脱模法、温差法、灌水法、剥离法等常规方法难以将制品脱开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筒状复合材料零件,由于尺寸长,角度小,端头无受力点,常规的脱模方法难以在不影响、损伤复合材料零件的前提下,顺利完成脱模工序,无法满足该类零件的脱模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避免损伤零件前提下,顺利完成长尺寸、小角度的筒状复合材料零件脱模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筒状复合材料零件脱模方法,其在筒状复合材料成型时,在零件口框部位外侧零件中心线处对称铺贴与零件形成一体的加强块,将千斤顶固定,并使得千斤顶顶杆顶在加强块上作为受力点,用千斤顶施力将零件沿成型模胎轴向推动,完成零件脱模。
固定在成型模胎法兰盘上的千斤顶为对称的两个,通过各种顶杆顶在对称设置的加强块上。
所述千斤顶固定在成型模胎的端头凸起结构处。
所述成型模胎的端头凸起结构为法兰盘。
零件脱模后切去零件表面的加强块。
本发明的优点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解决长筒状小角度复合材料零件脱模问题,保证脱模过程中不损伤零件,而且实施方便,效率高,成本低,适应性广,可推广用于类似筒状零件的脱模处理,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待脱模的零件和模胎一体示意图;
图2是模胎主体示意图;
图3是零件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筒状复合材料零件脱模示意图;
其中,1-零件、2-模胎主体、3-法兰盘、4-千斤顶、5-顶杆、6-加强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1,其是本发明待脱模的零件和模胎一体示意图。图中,零件套接在模胎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26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分子元器件的加工模具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上行式硫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