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共轴双旋翼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2244.1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02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董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庆安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7/10 | 分类号: | B64C27/10;B64C27/32;B64C27/473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77***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轴双旋翼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共轴双旋翼结构,该共轴双旋翼结构两层旋翼分别设置可伸缩的小翼,并通过在两层旋翼之间设置电机,电机旋转轴上设置拉线,拉线两端分别连接上下旋翼小翼,通过电机两个方向的旋转可分别带动拉线使上下旋翼直径一个增大一个减小,从而改变共轴双旋翼类直升机上下旋翼之间的反扭矩,进而达到控制共轴双旋翼类直升机偏航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结构,属于航空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大部分共轴双旋翼类直升机的航向控制主要是通过改变上下旋翼桨距角从而使上下旋翼产生反扭矩差实现共轴双旋翼类直升机航向变化的。
德国“seamos”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通过在旋翼翼尖安置阻力板来改变旋翼的反扭矩,以实现共轴式直升机的偏航操纵,其原理是需要进行航向操纵时,改变上下两幅旋翼翼尖的阻力板迎风面积,从而导致两幅旋翼的反扭矩不同,改变直升机航向。
本发明提到的一种共轴双旋翼结构目前尚未见到。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发明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共轴双旋翼结构,该共轴双旋翼结构可通过调整上下旋翼直径的大小从而实现偏航控制。该发明机构相对简单,且不会产生额外的功率消耗。
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共轴双旋翼结构,该结构包括共轴的上主旋翼5、下主旋翼2、上旋翼轴6、下旋翼轴9、中心轴1、上锥齿轮16、换向锥齿轮17、下锥齿轮20、上小翼4、下小翼3;
中心轴1包括上中心轴10、联轴器20和下中心轴21;上中心轴10与下中心轴21通过联轴器20连接,所述的联轴器20能够相对于上中心轴10和下中心轴21转动;联轴器20中间设置有中空腔、上中心轴10、下中心轴21均设置有中空腔,且上中心轴10、联轴器20和下中心轴21的中空腔相互连通;
上中心轴10中部沿圆周突起形成台阶状十字支架18,上中心轴10的十字支架18上部套装有上旋翼轴6,上中心轴10的十字支架18下部、联轴器20和下中心轴21套装有下旋翼轴9,所述十字支架18上装有换向锥齿轮17,上旋翼轴的下端形成有上锥齿轮16,下旋翼轴上端形成有下锥齿轮19,所述的上锥齿轮19和下锥齿轮19均与所述的换向锥齿轮17啮合;
上旋翼轴6上端连接有上主旋翼5,且上主旋翼5具有空腔,上主旋翼5的空腔与上中心轴的中空腔连通;
下主旋翼2与联轴器20固定连接,且下主旋翼2具有空腔,下主旋翼2的空腔与联轴器20的中空腔以及上下中心轴的中空腔均连通;
上小翼4插装于上主旋翼5的空腔内,受弹簧14压迫和拉线13的拖拽,形成伸缩结构;
下小翼3插装于下主旋翼2的空腔内,受弹簧14压迫和拉线13的拖拽,形成伸缩结构;
所述的十字支架18上开通孔,该通孔与上中心轴10的中空腔连通,所述的十字支架18上固定有换向齿轮箱7,换向齿轮箱上固定有电机8,电机轴11上固定有线轴12,所述的线轴12上缠绕有拉线13,拉线13的通过所述十字支架18的通孔,上端依次穿过上中心轴10的中空腔、上主旋翼5的空腔后连接上小翼4;拉线13的下端依次穿过上中心轴10的中空腔、联轴器20的中空腔、下主旋翼2的空腔后连接下小翼3;在拉线13上设置多个万向节15,以防止拉线扭转。
电机8受控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带动电机轴11和线轴12一起旋转,从而使拉线13一端收紧,一端放松,使该共轴双旋翼结构中旋翼直径一个增大,一个减小。
旋翼直径的增大或减小会引起其反扭矩的增大或减小,上下旋翼直径一个增大一个减小,从而分别引起其各自反扭矩的增大和减小,从而使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反扭矩平衡状态被打破,使得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发生航向运动,实现共轴双旋翼类直升机的航向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庆安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庆安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22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