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面板的辨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1333.4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07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尚礼;廖宗彬;刘孟谦;丁科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意象无限股份有限公司;盐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1 | 代理人: | 马静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辨识 方法 | ||
本发明揭露一种触控面板的辨识方法,包括:重复进行一指向讯号量测,以得到多数个指向讯号值;进行一液体讯号量测,以得到一液体讯号值;判断液体讯号值大于一第一阈限值或小于一第二阈限值,其中第一阈限值大于第二阈限值;当判断液体讯号值大于第一阈限值时,设定一排除动作;当判断液体讯号值小于第二阈限值时,设定一启动动作,以输出多数个指向讯号值。本发明在指向讯号量测循环中插入液体讯号量测流程,当确认液体讯号出现时,排除已侦测的指向讯号,并设定触控系统为讯号排除状态。等到不再侦测到液体讯号时,辨识方法才恢复一般的指向讯号侦测模式,可以避免将液体讯号误判成指向讯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的辨识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触控面板中可避免将液体讯号误判成指向讯号的辨识方法。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或触控屏幕是主要的现代人机接口的一种,作为一种位置辨识装置,能够巧妙的结合输入和显示接口,故具有节省装置空间和操作人性化的优点,目前已非常广泛应用在各式消费性或者工业性电子产品上,且更已融入在各种生活环境中。举例: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掌上电脑(palm-sized PC)、平板计算机(tablet computer)、移动电话(mobile phone)、智能型手机(smart phone)手写输入设备、信息家电 (Information Appliance)、自动金融机(Automated Teller Machine,ATM)、店头销售柜员机(Point-Of-Sale,POS) 等等装置上,泛见于各种商业与工业应用的场合。
特别是投射式电容(PCIor PCAP touch)技术,除了应用于上述装置上,无论是使用于户外或手持式的投射电容触控装置,皆有可能会被雨淋到触控面板,或是被饮料泼到触控表面。举例而言,健身房中的新式跑步机多使用触控装置来提供操作接口,跑者时常会用满是汗水的手操作触控面板;至于使用在船只的触控装置,有可能会被海水或河水泼溅;此外,使用在医疗领域的触控装置,亦有可能会被医疗中常使用的生理食盐水或是血水溢溅到触控表面。
投射电容触控装置在应用时最常面临的挑战,是有水在触控表面时,控制器如何能分辨正确的触控讯号。由于投射式电容的触控感应,主要是依靠导体(例如手指或触控笔等指向对象)靠近触控面板表面时,导体与电极间的电容值产生细微变化,进而判断正确的触控位置。然而,当水、生理食盐水(约含0.9%氯化钠)、血(盐浓度约0.9%),甚至是海水(盐浓度约3.5%)等液体泼溅在触控表面时,如何使触控装置不会产生误判动作,是当前欲解决的一大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避免触控系统将液体讯号(例如水、食盐水、血水或其他液体)误判成指向讯号(例如手指触控或是触控笔等指向对象产成的讯号),因此本发明在指向讯号量测循环中插入液体讯号量测流程,当确认液体讯号出现时,排除已侦测的指向讯号,并设定触控系统为讯号排除状态,直到不再侦测到液体讯号,辨识方法此时才恢复一般的指向讯号侦测模式。
为了达到上述的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辨识方法,其中触控面板可为投射式电容触控面板但并不限定于此,并具有至少一驱动电极及至少一感应电极。辨识方法包括:
重复进行一指向讯号量测,以得到多数个指向讯号值;
进行一液体讯号量测,液体讯号量测包括:驱动感应电极的其中一者或部分至一第一电位;以及,藉由模拟数字转换电路对其余未被驱动的感应电极进行量测,以得到一液体讯号值;
判断液体讯号值大于一第一阈限值或小于一第二阈限值,其中第一阈限值大于第二阈限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意象无限股份有限公司;盐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意象无限股份有限公司;盐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13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