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1067.5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41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佐佐木茂;藤井学;柴崎俊一;裤田宪秀;矢野慎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5/07 | 分类号: | B60K15/07;B60L50/70 |
代理公司: | 11219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车辆。车辆备:车体;气体罐,具有包含圆筒状的主干部的罐主体和设置于所述罐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的接口部;托架,将所述接口部固定于所述车体;以及带,包围所述主干部的外周面而将所述主干部固定于所述车体,其中,所述气体罐以所述长度方向沿着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所述托架具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通过与设置于所述接口部的被卡合部卡合来限制所述气体罐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移动,所述气体罐仅在所述气体罐的所述一端部和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所述气体罐的另一端部中的所述一端部处,由所述卡合部限制了所述气体罐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关于车辆的技术。
背景技术
已知有将气体罐(密闭罐)配置于中央通道内,使用密闭罐支承带来将气体罐的主干部固定于车体的车辆。
发明内容
气体罐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移动通过密闭罐支承带与气体罐的主干部之间的摩擦力而受到限制。此处,有时会因车辆碰撞或车辆急剧地加减速而对气体罐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施加大的外力。在该情况下,气体罐在车辆中的搭载位置有可能从本来的搭载位置偏离。若气体罐的搭载位置偏离,则气体罐会与构成车辆的其他部件碰撞。另外,气体罐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罐长)可以根据设计规格等而取各种各样的值。因而,期望有一种在将气体罐固定于车体时能够与罐长无关地将气体罐固定于车体的技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具备:车体;气体罐,具有包含圆筒状的主干部的罐主体和设置于所述罐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的接口部;托架,将所述接口部固定于所述车体;以及带,包围所述主干部的外周面并将所述主干部固定于所述车体,其中,所述气体罐以所述长度方向沿着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所述托架具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通过与设置于所述接口部的被卡合部卡合来限制所述气体罐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移动,所述气体罐仅在所述气体罐的所述一端部和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所述气体罐的另一端部中的所述一端部处,由所述卡合部限制了所述气体罐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移动。根据该方式,能够通过托架来限制气体罐的长度方向上的移动。由此,即使在例如因车辆碰撞或车辆加减速而对气体罐施加了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外力的情况下,也能降低气体罐从本来的搭载位置偏离的可能性。此处,由于托架的卡合部与接口部的被卡合部卡合,所以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被卡合部的位置需要与托架的卡合部的位置对应。与此相对,带是将圆筒状的主干部固定于车体的部件。由此,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主干部所处的范围使用带将主干部固定于车体,所以能够提高将气体罐固定于车体时的自由度。即,在将气体罐固定于车体时,能够与气体罐的罐长无关地将气体罐固定于车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是,所述车辆还具备第二气体罐,所述第二气体罐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位于比所述气体罐靠前方侧和后方侧中的任一侧处,并以长度方向沿着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前后方向上,所述接口部位于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比所述气体罐的另一端部靠近所述第二气体罐的一侧。气体罐有时会因被填充填充物(例如,作为气体的氢)或放出填充物而发生膨胀或收缩。根据该方式,托架具有限制气体罐的长度方向上的移动的卡合部,该托架将靠近其他气体罐一侧的接口部固定于车体。由此,即使在气体罐发生膨胀或发生收缩而导致长度方向上的气体罐的长度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能降低气体罐与其他气体罐碰撞的可能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是,所述车体具有形成车厢的地面的地板,所述地板包含中央通道,所述中央通道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向所述车厢侧突出,所述气体罐配置于所述中央通道的内部,所述中央通道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连接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后端部,并向后方侧延伸,所述主干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在所述第一通道的位置由所述带包围,在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中,所述带所处的部分处的所述第一通道的内部的截面积比所述第二通道的内部的截面积大。根据该方式,能够有效地利用具有比第二通道的内部大的截面积的第一通道的部分来配置包围主干部的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10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动力车辆的变速装置
- 下一篇:混合动力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