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的健康枕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0731.4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89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梦颖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昱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3 | 代理人: | 雷仕荣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健康 枕头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健康枕头。本发明包括枕套和枕芯,枕芯顶面的弧形面具有上部的凸出头枕部,中部的内凹头枕部和下部的凸出颈枕部,枕芯内部具有空腔,空腔内位于内凹头枕部的下方设置远红外发热片,远红外发热片通过电路连接温控盒,温控盒通过电路连接插头,远红外发热片的上表面铺设有负离子硅胶层,空腔内位于凸出颈枕部的下方设置转向弹性支撑组件,转向弹性支撑组件包括位于底部的固定弧板,固定弧板上接触放置滑移弧板,滑移弧板与固定弧板的接触面形成导滑连接,滑移弧板的两端连接转动轴,空腔侧壁上设置轴承,转动轴穿入轴承形成转动连接,滑移弧板上布满若干支撑弹簧,若干支撑弹簧的顶端拼合形成凸出的弧形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枕头,特别是一种改进的健康枕头。
背景技术
睡眠是生命的需要,从睡眠仪的检查结果来看,正常人在睡眠时有时眼球不活动或者只有很慢的浮动,这段时间比较长;但有时眼球很快地来回活动,这段时间比较短,与眼球慢动或快动的同时,脑电图出现不同的变化。由此,科学家把睡眠分成非快速眼动相睡眠和快速眼动相睡眠两部分。
枕头,是一种睡眠工具。一般认为,枕头是人们为睡眠舒适而采用的填充物。从现代医学研究上认识,人体的脊柱,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侧面看是具有三个生理弯曲的曲线。为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睡觉时须采用枕头,枕头一般由枕芯、枕套两部分构成。传统的枕头的功能和结构比较单一,一般只提供支撑人体头部的功能,用户体验效果差,并且不具有保健功能。
现有的保健枕头也存在功能单一、保健效果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将远红外照射、负离子保健及颈部的转向弹性支撑,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改进的健康枕头。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进的健康枕头,包括枕套和枕芯,所述枕芯的顶面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具有上部的凸出头枕部,中部的内凹头枕部和下部的凸出颈枕部,所述枕芯内部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内位于所述内凹头枕部的下方设置远红外发热片,所述远红外发热片通过电路连接温控盒,所述温控盒通过电路连接插头,所述远红外发热片的上表面铺设有负离子硅胶层,所述空腔内位于所述凸出颈枕部的下方设置转向弹性支撑组件,所述转向弹性支撑组件包括位于底部的固定弧板,所述固定弧板上接触放置滑移弧板,所述滑移弧板与固定弧板的接触面形成导滑连接,所述滑移弧板的两端连接转动轴,所述空腔侧壁上设置轴承,所述转动轴穿入所述轴承形成转动连接,所述滑移弧板上布满若干支撑弹簧,若干所述支撑弹簧的顶端拼合形成凸出的弧形面。
本改进的健康枕头的作用方式为,在人体体温激发下,通过转移触媒的作用,热感应材料及时反应放出热量,与人体阴阳气血形成共振共鸣并通过人体自身能量可持续释放热能。负离子、远红外产生深度修复功能效应,在热能的增幅下,远红外、负离子渗透到皮肤深表分解过氧化脂质等有害物质并通过汗水和尿液排出体外,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活化细胞,调节神经,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疏通经络,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转向弹性支撑组件内分布的支撑弹簧能够对颈部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平躺或侧卧的不同姿势导致颈部的间隙高度不同,应对高度变化,因弹簧的弹性伸缩变形量较大,对应的支撑弹簧能够自动调整,形成舒适的弹性支撑力,调节适度的软硬程度。当人体头部需要倾斜依靠,将枕头调整成不同角度倾斜状态时,滑移弧板在重力作用下沿固定弧板的导滑面转动,以保持其上支撑弹簧对颈部始终处于垂直支撑状态,增强了枕头支撑的灵活度,提高使用舒适度。
在上述的改进的健康枕头中,所述枕芯为天然乳胶枕体,所述枕芯的弧形面上均匀分布若干通孔。通孔是2万多个特制的乳胶功能力学功能弹性孔圈,它会释放出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如负离子、远红外等。并且长期使用不会变形,当头部与枕头分离时,这种材料会恢复至原形,使用起来也非常舒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梦颖,未经李梦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07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