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废热水冷却及回收利用的转轮换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99837.7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2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刘笑;徐孟秋;王瑜;陈杰;刘金祥;徐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19/00 | 分类号: | F24D19/00;F24D19/10;F28D15/02;F28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8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热水 冷却 回收 利用 转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废热水冷却及回收利用的转轮换热装置,属于工业低品位能源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节能和能源的高效利用是换热领域发展的主题。热管技术在低品位能源的有效利用、余热废热回收、环保与节能和运行经济性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为能源的综合利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热管是一种导温系数极高的高效被动传热元件。热管利用管内相变材料在发生相变过程的时候吸收和放出热量及毛细作用的原理,使得它本身的热传递效率要比同样大小同等材料的纯铜要高出几百倍到数千倍。因此,热管在工业换热领域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近几年对热管换热及低品位能源制冷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针对热管换热及低品位能源制冷实际应用也有相关的技术涌现。如专利CN201220678988.3提出的间壁式显热交换热管型机房空调系统,专利CN201610755377.7提出的一种季节自适应分体式新风排风热回收装置。这些技术虽然都提出了利用热管高效换热特点来达到节能和制热或冷却的作用。但这些系统中的热管都是静止的,管内工作液体需要依靠压力差和毛细力的作用流动,流动速度很慢。这也是热管应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热管蒸发段和热管冷凝段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在冷凝段的工作液体需要依靠毛细力回到蒸发段而后换热,换热速度慢。如果能直接将冷凝段内被冷却液化的介质加热,冷凝段便可直接起到蒸发段的作用,从而大大增加热管的换热效率。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外加转轮的旋转式换热装置,主动地将热管冷凝段与热管蒸发段在低品位冷源和被冷却流体之间转换,省去了管内工作液体单纯依靠压力差和毛细力的作用流动所用的时间,提高了冷热源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将该装置应用至工厂供暖系统中,可有效回收供暖系统废水中的热量,且处理完成的冷废水可实现车间或表面的喷淋冷却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工业废热水冷却及回收利用的转轮换热装置。
该系统主要由过滤装置(1)、第一截止阀(2)、转轮换热装置(3)、热管(4)、第二截止阀(5)、喷淋装置(6)、泵(7)、流量调节阀(8)、第三截止阀(9)、流量计(10)、电动机(11)、第四截止阀(12)、供暖机组(13)、热管蒸发段(14)、热管冷凝段(15)、转轮(16)组成。
其中泵(7)的出口与流量调节阀(8)的入口相连,流量调节阀(8)的出口与第三截止 阀(9)的入口相连,第三截止阀(9)的出口与流量计(10)的入口相连、流量计(10)的出口与转轮换热装置(3)的热管冷凝段(15)的入口相连,转轮换热装置(3)的热管冷凝段(15)的出口与第四截止阀(12)的入口相连,第四截止阀(12)的出口与供暖机组(13)的入口相连,供暖机组(13)的出口与过滤装置(1)的入口相连,过滤装置(1)的出口与第一截止阀(2)的入口相连,第一截止阀(2)的出口与转轮换热装置(3)的热管蒸发段(14)的入口相连,转轮换热装置(3)的热管蒸发段(14)的出口与第二截止阀(5)的入口相连,第二截止阀(5)的出口与喷淋装置(6)的入口相连。
流入供暖机组的流体(自来水)由泵(7)提供动力通过流量调节阀(8)及第三截止阀(9)和流量计(10),并且根据流量计(10)的读数调节流量调节阀(8)达到不同流量工况调节,随后通过转轮换热装置(3)的热管冷凝段(15),吸收热量提高液体的温度,随后在通过第四截止阀(12)流入供暖机组(13)。
从供暖机组(13)流出高温流体通过过滤装置(1),过滤液体中的杂质,然后通过第一截止阀(2)流入转轮换热装置(3)的热管蒸发段(14),放出热量降低液体温度成为低温流体,随后通过第二截止阀(5)流进喷淋装置(6)对工厂内需对高温环境或高温物体表面进行喷淋的区域喷淋。
热管(4)竖直放置在转轮换热装置(3)内部,热管(4)彼此之间平行放置并且可随转轮换热装置(3)一同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98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水供应系统
- 下一篇:燃气壁挂炉及燃气壁挂炉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