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GPU的大规模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的数据协调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8740.4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2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郭大波;王晓凯;刘绍婷;冯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H04L1/00;H03M13/11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程园园 |
地址: | 030006***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gpu 大规模 连续 变量 量子 密钥 分发 数据 协调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GPU的大规模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的数据协调方法,属于密钥分发领域,目的是解决目前数据协调方法在CPU上实现导致译码速度慢、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包括:CPU将LDPC稀疏校验矩阵H以静态双向循环十字链表的方式存储后发送至GPU;CPU控制Alice将连续变量量子X发送至Bob;Bob探测到序列Y后对Y进行量化得到Y′,将Y′分级,得到第1至第4级码流序列,并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后的第3和第4级码流序列;Bob将H与编码后的第3和第4级码流序列分别相乘得到第3和第4级码流序列对应的校验子,并连同第1和第2级码流序列通过理想经典信道发送回Alice;GPU根据Alice上的第3和第4级码流序列对应的校验子及自身存储的边信息X分配多个线程进行并行化多级解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GPU的大规模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的数据协调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安全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量子密钥分发(QKD)具有物理的无条件安全性,从而量子保密通信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CV-QKD)是量子保密通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成为众多学者们研究的热点。CV-QKD的技术框架是Alice发送端通过对光子进行相干态调制,将连续高斯变量X经量子信道传送至Bob接收端,Bob接收端通过零拍探测器探测后接收序列Y。然而,由于一些不可避免的噪音以及第三方窃听者实际存在于量子信道,导致Bob接收端接收的序列Y会存在一些误码。为了纠正这些误码,需要对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进行数据协调,以去除窃听或信道噪声所引入的误码。因此,数据协调在本质上是一个纠错过程。
目前,CV-QKD的数据协调方法为:在CPU上使用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码)为基本错误校正码,采用逆向协调结合MLC/MSD的协调方案来实现。
然而,由于CPU工作是串行的,CV-QKD数据协调的MSD多级译码方案是各级分别进行LDPC译码,译码算法采用对数域译码,校验矩阵采用随机稀疏校验矩阵,矩阵规模大,加之需要BP(置信传播)多次译码才能校正错码,这使得译码速度缓慢,导致数据协调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的大规模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的数据协调方法在CPU上实现,导致译码速度慢、数据协调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GPU的大规模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的数据协调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GPU的大规模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的数据协调方法,其包括:
步骤1,CPU将LDPC稀疏校验矩阵H以静态双向循环十字链表的方式进行存储,并通过CPU与GPU之间的通信接口将该LDPC稀疏校验矩阵H发送至GPU;
步骤2,CPU控制发送端Alice通过量子信道将大规模连续变量量子X发送至接收端Bob;CPU控制接收端Bob首先通过零拍探测器探测到序列Y后,对序列Y进行量化,得到二进制离散序列Y′;然后,CPU控制接收端Bob使用多级编码调制将二进制离散序列Y′分级,得到第1级码流序列、第2级码流序列、第3级码流序列和第4级码流序列,并将第3级码流序列和第4级码流序列经Slepian-Wolf编码器进行数据压缩后,得到编码后的第3级码流序列和编码后的第4级码流序列;接下来,CPU控制接收端Bob将LDPC稀疏校验矩阵H与编码后的第3级码流序列和编码后的第4级码流序列分别相乘,得到第3级码流序列对应的校验子S3和第4级码流序列对应的校验子S4;最后,CPU控制接收端Bob将第1级码流序列、第2级码流序列、第3级码流序列对应的校验子S3和第4级码流序列对应的校验子S4通过理想经典信道发送回发送端Alic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87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