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GPU的雷达前视成像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198727.9 | 申请日: | 2017-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49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伟;李春丽;张磊;吴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中电科西电科大雷达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S13/89 | 分类号: | G01S13/89 |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惠文轩 |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gpu 雷达 成像 方法 | ||
1.一种基于GPU的雷达前视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获取接收天线对目标场景的观测向量;并对所述目标场景进行网格划分,获取目标所处网格范围对应的测量矩阵,建立从所述观测向量中恢复目标场景后向散射系数的优化模型;
步骤2,将所述观测向量和所述测量矩阵复制到GPU显存上,并行实现从所述观测向量中恢复目标场景后向散射系数向量;
步骤3,将所述目标场景后向散射系数向量对应到所述目标所处网格范围内,从而得到目标的估计模型,完成雷达前视成像;
其中,步骤1具体为:
(1a)在CPU上采用串行方式读入接收天线对目标场景的观测向量y以及目标所处网格范围对应的测量矩阵Dic,且:
y=Dic·x+n
其中,y∈CM×1是接收天线对目标场景散射场的观测信号,Dic∈CM×N是由天线的辐射方向图组成的测量矩阵,x∈CN×1是目标场景后向散射系数,n为测量噪声项,M、N为正整数,CM×1表示M×1维的复数域,CM×N表示M×N维的复数域,CN×1表示N×1维的复数域;
(1b)对所述目标场景后向散射系数建立如下优化模型:
其中,为目标场景后向散射系数的估计值,为范数的平方,||·||1为范数,ρ为正则化参数;
(1c)所述接收天线为超材料孔径天线;对所述目标场景进行网格划分,满足如下要求:
场景水平方位分辨率δcrx=λR/2Dx;垂直俯仰分辨率δcry=λR/2Dy;距离分辨率δr=c/2B;其中,λ为雷达发射信号波长,R为目标距超材料孔径天线平面的距离,Dx天线面板的水平长度,Dy为天线面板的垂直长度,c为光速,B为雷达发射信号的带宽;
步骤2具体为:
(2a)对GPU进行初始化:分配显存空间,将从CPU上获取的所述观测向量和所述测量矩阵复制到GPU显存上;
(2b)初始化场景目标后向散射系数的估计值xl=DicH·y;l的初值为1,l≤L,符号(·)H表示复数矩阵的共轭转置;
(2c)在GPU上计算所述场景目标后向散射系数的估计值xl的共轭梯度其中,H(xl)为系数矩阵,且为对称正定矩阵;
(2d)采用共轭梯度算法计算场景目标后向散射系数的估计值xl的残差值△xl+1,所述残差值△xl+1满足
(2e)计算所述残差值△xl+1与场景目标后向散射系数的估计值xl的二范数比值
(2f)判断迭代次数l和二范数比值threshold是否满足如下条件:
(l+1≤L)||(threshold>δ)
若满足,则更新场景目标后向散射系数的估计值xl+1=xl-μ×△xl+1;且令迭代次数l的值加1,并重复执行子步骤(2c)至(2e);其中,δ为迭代阈值,μ为迭代步长,L为最大迭代次数;
否则,得到场景目标后向散射系数的估计值作为从所述观测向量中恢复的场景目标后向散射系数向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GPU的雷达前视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子步骤(2c)中,在GPU上,设计向量转化为对角阵的内核函数,完成向量对角化的并行实现,从而所述系数矩阵H(xl)的计算式表示为:
H(xl)=2DicH·Dic+ρΛ(xl)
其中,Λ(xl)为对角矩阵,且τ表示属于[0,0.1)区间内的常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GPU的雷达前视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子步骤(2d)中,采用共轭梯度算法计算场景目标后向散射系数的估计值xl的残差值△xl+1,具体包括:
(2d1)设置初始搜索点和允许误差ε,以及最大迭代步数K;
(2d2)计算所述初始搜索点的梯度值
(2d3)设置初始搜索方向P0=R0;
(2d4)设置循环变量初值k=0,k∈(0,1,...,K-1);
(a)计算搜索步长
(b)在搜索点处沿着搜索方向Pk进行一维搜索,得到精确搜索点
(c)计算精确搜索点的梯度值Rk+1=Rk-αkH(xl)Pk;
(d)判断精确搜索点的梯度值以及循环变量是否满足如下条件:(Rk+1≤ε)||(k>K);
(e)若不满足,在所述精确搜索点的梯度值Rk+1和搜索方向Pk张成的正交锥中找到一个向量Pk+1=Rk+1+βkPk,使得向量Pk+1与Pk共轭,即(Pk+1)TH(xl)Pk=0;其中,并令循环变量k的值加1,重复执行子步骤(a)至子步骤(d);
若满足,则场景目标后向散射系数的估计值xl的残差值
(2d5)输出场景目标后向散射系数的估计值xl的残差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中电科西电科大雷达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中电科西电科大雷达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872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