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带电吸功能的汽车中控门锁的吸合驱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8262.7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9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韩立民;陆冰;赵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市上虞永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1/02 | 分类号: | E05B81/02;E05B8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凯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7 | 代理人: | 邵志 |
地址: | 312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带电 功能 汽车 门锁 驱动 机构 | ||
一种应用于带电吸功能的汽车中控门锁的吸合驱动机构,包括有设置有倒钩的吸合臂、与吸合臂活动连接的设置有倒钩的锁舌、绕线转动组件,所述的吸合臂设置在绕线转动组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合臂和绕线转动组件之间设置有复位簧,所述的吸合臂上设置有挡臂,所述的绕线转动组件上设置有挡块;所述的吸合臂绕吸合臂固定端中心旋转动作。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力传递效率高,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带电吸功能的汽车中控门锁的吸合驱动机构,属于汽车门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外出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轿车、越野车等家庭用车已经非常普遍,家庭用汽车根据自身配置不同,有高档和经济型之分,随着乘用车种类的增多,自动门锁的使用量也在逐渐增加,现有的汽车中控门锁的吸合驱动机构可靠性差,经常出现不能吸合的情况,形成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力传递效率高,可靠性强的一种应用于带电吸功能的汽车中控门锁的吸合驱动机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带电吸功能的汽车中控门锁的吸合驱动机构,包括设置有倒钩的吸合臂、与吸合臂相配合的设置有倒钩的锁舌、绕线转动组件,所述的吸合臂铰接在绕线转动组件上;所述的吸合臂和绕线转动组件之间设置有复位簧,所述的吸合臂上设置有挡臂,所述的绕线转动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挡臂对应的挡块;所述的吸合臂绕吸合臂铰接轴旋转动作。
所述的吸合臂与绕线转动组件之间设置有支撑垫片。
所述的吸合臂与绕线转动组件之间通过铆钉铰接。
所述的复位簧是扭簧或拉簧。吸合动作时,吸合电机拉动绕线转动组件绕其转动中心往指定方向旋转,吸合臂上设置的挡臂渐渐脱离绕线转动组件上设置的挡块的抵挡,扭簧就可以驱动吸合臂绕吸合臂铰接中心旋转,直至吸合臂一端设置的倒钩完全与锁舌上设置的倒钩紧贴啮合,从而实现吸合动作。(同样地,如果吸合臂与锁体内部其他部件设置成拉簧活动连接也可以实现与扭簧同样的效果。
所述的绕线转动组件包括有依次连接的上转轮片、连接块和下转轮片,所述的上转轮片、连接块和下转轮片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固定孔;所述的连接块一侧弧面小于上转轮片、下转轮片对应一侧弧面以形成侧面设有可嵌入拉线的弧形槽;所述的上转轮片、下转轮片设置有拉线安装孔,其中一孔为圆孔、一孔设置有侧开口;所述的吸合臂通过铆钉铰接于连接块上。
所述的上转轮片、下转轮片包塑一体成型。
所述的上转轮片、下转轮片为塑料材料,所述的连接块为金属材质。
所述的上转轮片、连接块和下转轮片经对应的固定孔通过铆钉固定。
所述的挡块设置在连接块上。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力传递效率高,从半锁电动吸合至全锁,由于吸合臂扭簧的作用吸合臂倒钩A始终紧贴锁舌吸合啮合部位(倒钩D)并绕锁舌中心旋转啮合,把力的损失控制到最小;可靠性高,门锁电动吸合时锁舌和吸合臂完全啮合保证锁舌接收的吸合力最大;吸合停止电机反转复位,吸合臂倒钩脱离锁舌啮合,最后由于绕线转轮组件一面的圆柱挡块与吸合臂一侧的支承挡臂的作用提起吸合臂与锁舌啮合一侧使之远离锁舌,保证开锁时锁舌复位顺畅不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吸合臂与绕线转动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4是吸合电机吸合后本发明动作状态示意图。
图5-图6是吸合电机反转复位时本发明动作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绕线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市上虞永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市上虞永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82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