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FPGA的高速串行总线数据发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97939.5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5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沈聪;李裕;羿昌宇;张海辉;吴敏;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G06F13/42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9 | 代理人: | 杨慧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fpga 高速 串行 总线 数据 发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系统中高速串行总线(串行RapidIO,以下简称SRIO)发送数据延迟的方法,尤其涉及降低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以下简称FPGA)上使用SRIO的IP核发送数据延迟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RapidIO最早是由美国Mercury Computer systems公司为它的计算密集型信号处理系统自行开发的总线技术。RapidIO是一种分组包交换交换结构,在网络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之间的通信具有高速、低延迟、稳定可靠的互连性。其主要特性是具有极低的延迟性和高带宽,适合用于芯片与芯片、板与板、系统与系统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可提供10Gbps以上的带宽(RapidIO 2.0规范可提供100Gbps带宽),其所有的协议都是由硬件实现的,与软件是无关的。RapidIO精简了端点定义,可以装在FPGA中,只占芯片面积的一小部分。现今主流的FPGA厂商均各自设计了相应的IP核。
在当前系统或产品中常用的通信及图像处理等功能中,往往对数据传输的延迟有着极高的要求。RapidIO总线虽然通信协议本身延迟极低,但集成于FPGA中后,数据从用户端口输入到端点输出需要经过SRIO的IP核的各种处理过程,包括数据组包、拆包、分发、流量控制和错误管理等,导致固有延迟上升。
同时,SRIO协议规定每包数据最大256字节。如图1所示,用户在发送数据时,通常会在FPGA中建立一个串行输入输出内存(一下简称FIFO)作为发送缓存。若要发送的数据量超过256字节时,就等到FIFO中的数据达到256字节后,再将数据输入IP核的输入端进行发送操作。若要发送的数据量小于256字节时,则等一段时间无后续数据进入FIFO后再输入IP核的输入端进行发送操作。以这种方式操作FPGA上的SRIO发送数据会造成数据发送延迟较大,从程序中发出数据到物理层输出的延迟约为100us,具有如下弊端:
(1)数据处理效率低。源端和对端在等待数据量足够或等待数据达到时,会浪费FPGA或处理器的资源进行数据量的计算及检测,降低数据处理效率。
(2)导致实时性高的应用无法实现。某些通信、数据处理和图像处理等功能的实时性要求较高,若数据从发送到接收延时过高,可能会导致这些功能故障或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FPGA的高速串行总线数据发送方法,当采用该方法进行FPGA上的SRIO数据发送时,延时较低,数据处理效率较高。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FPGA的高速串行总线数据发送方法,包含用户数据处理步骤,所述用户数据处理步骤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1、从FPGA的FIFO中提取数据包包头,通过数据包包头判断待发送数据是否大于256字节,若大于256字节执行步骤1.2,若小于256字节执行步骤1.3;
步骤1.2、将FIFO中前256字节的数据发送给SRIO的IP核并清空该256字节的数据,再判断FIFO中的剩余数据是否大于256字节,若大于256字节则重复执行步骤1.2,直至剩余数据小于256字节,执行步骤1.3;
步骤1.3、将FIFO中的数据发送给SRIO的IP核。
依据上述特征,还包含用户输入发送数据步骤,所述用户输入发送数据步骤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2.1、判断FPGA上的FIFO是否有数据;
步骤2.2、若有数据则等待至FIFO中的数据发送完毕;若无数据则将待发送的数据组成数据包,并写入FIFO中,其中,所述数据包包含数据包包头,所述数据包包头中包含数据包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使用SRIO的IP核发送数据流程。
图2是实施例中所述的数据包包头的结构图。
图3是程序总体框图。
图4是实施例中基于FPGA的高速串行总线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79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页后门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电动车仪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