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相变散热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197905.6 | 申请日: | 2017-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8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 发明(设计)人: | 汤勇;李宗涛;余彬海;钟桂生;袁伟;余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33/64 | 分类号: | H01L33/64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相变 散热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LED相变散热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1)、纳米吸液芯(2)、下盖板(3)和填充在基板内的液体工质;所述纳米吸液芯(2)烧结在上盖板(1)和下盖板(3)的内侧面上;所述上盖板(1)和下盖板(3)通过焊接拼合,在焊接拼合后的内部形成密闭的空腔,将空腔抽真空并灌注液体工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ED相变散热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绝缘胶层(4),在绝缘胶层(4)上设置有线路(7);所述绝缘胶层(4)为纳米级的氧化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ED相变散热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3)的内侧面设置有支撑凸台;所述上盖板(1)和下盖板(3)设置有用于焊接的连接法兰;所述上盖板(1)和下盖板(3)的材质为紫铜,厚度均为0.08mm~0.1mm,且外形通过冲压工艺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ED相变散热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吸液芯(2)是相互粘连且贴合在上盖板(1)和下盖板(3)上的多层纳米铜线丝网膜,纳米吸液芯(2)的厚度为0.1mm~0.15mm,孔隙率为75%~90%;所述的纳米铜线的直径为0.1μm~0.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ED相变散热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相变散热基板的总厚度为0.6mm~0.8mm;所述液体工质为纯净水、甲醇和乙醇中的任一种;所述上盖板(1)和下盖板(3)的焊接工艺为铜硬钎焊技术,焊料为CuPSnNi系列焊料,焊料的熔点区间为590℃~610℃。
6.制备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LED相变散热基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板材的制备:利用冲压机将铜片根据所需上盖板(1)和下盖板(3)外形的模具冲压成型并裁出上盖板(1)和下盖板(3),清洗后,将绝缘胶涂覆在上盖板(1)的外侧面,形成绝缘胶层(4),在绝缘胶层(4)上设置线路(7)制成上盖板(1)成品;
(2)纳米吸液芯的制备:将溶解有聚乙烯醇的铜的盐溶液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制成纳米纤维,粘连在上盖板(1)和下盖板(3)的内侧面上,并在烧结炉中高温分解制得氧化铜纳米线,最后在高温气氛炉中还原成纳米铜线,且烧结在上盖板(1)和下盖板(3)的内侧面上;
(3)板材的焊接:在下盖板(3)的法兰和凸台上涂敷焊料,将下盖板(3)和上盖板(1)拼合后,用模具夹紧且施加预应力,置于钎焊炉中进行保护气氛钎焊;
(4)工质灌注封装:往焊接后的上盖板(1)和下盖板(3)拼合后的型腔中注入液体工质,抽真空处理,最后对抽口进行冷压密封,并用氩弧焊焊接封口,得到所述LED相变散热基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LED相变散热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清洗是先在稀释了10倍的HF-223金属清洗剂中超声波清洗3~7min,洗去表面油污及边缘毛刺,再用清水冲洗去盖板表面残余的清洗液。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LED相变散热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溶解有聚乙烯醇的铜的盐溶液的配比为:聚乙烯醇占总溶液质量的10%~15%,铜化合物占总溶液质量的10%~20%;所述铜的盐溶液为氯化铜溶液或硫酸铜溶液。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LED相变散热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高温分解的温度为480℃~670℃,分解氛围为大气环境,分解时间为50min~60min;所述还原的温度为820℃~900℃,氛围为氢气保护氛围,时间为30min~40min。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LED相变散热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钎焊的温度为610℃~630℃,钎焊氛围为氮气保护氛围,时间为10min~2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790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条形发光元件、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压电驱动装置、马达、机器人以及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