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肝健肾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7537.5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2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郑买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买杰 |
主分类号: | A61K36/815 | 分类号: | A61K36/815;A61P1/14;A61P1/16;A61P13/12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3 | 代理人: | 张雯 |
地址: | 25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肝健肾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保肝健肾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剂领域。由以下原料组分构成,按重量份配比为桑椹子15~17份、赤首乌13~15份、白何首乌13~15份、黑豆18~22份、云苓4~6份、牛夕4~6份、当归4~6份、枸杞子5~7份、菟丝子4~6份、肉苁蓉4~6份、杜仲2~4份、秦艽4~6份、红花3~5份、旋复花3~5份。具有大补肝肾、滋肾虚,补肝血、安魂定神、利五脏关节、通血气、除湿气等功效,对治疗肝肾虚弱引起的脱发白发、腰腿疼痛、须发早白、食欲不佳等症状具有非常明显的治疗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肝健肾的中药组合物及药物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以桑椹子为主要原料,提高肝肾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剂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肝肾虚弱,气血不足成为人们亚健康的主要表现之一,人群中脱发、须发早白等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肤,故毛发脱落成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脱发、白发均与血虚损有关,气血虚则肾气弱,肾气弱则毛脱落。因此,养血补肾,滋阴补血,补肝肾不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此外,像腰膝酸软、畏寒、性欲减退、健忘、精神不振、失眠多梦、心悸乏力等亚健康症状,也多是由于肝肾虚弱,气血不足所引起的。
目前,用于治疗肝肾虚引起的病症的中药制剂很多,市面上宣传力度也很大,但大多缺乏严格的设计依据和有效的炮制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存在治疗周期长,有效率不高,起效缓慢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起效快,有效率高,治疗周期短的保肝健肾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保肝健肾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组分构成,按重量份配比为桑椹子15~17份、赤首乌13~15份、白何首乌13~15份、黑豆18~22份、云苓4~6份、牛夕4~6份、当归4~6份、枸杞子5~7份、菟丝子4~6份、肉苁蓉4~6份、杜仲2~4份、秦艽4~6份、红花3~5份、旋复花3~5份。
优选的,由以下原料组分构成,按重量份配比为桑椹子16份、赤首乌14份、白何首乌14份、黑豆20份、云苓5份、牛夕5份、当归5份、枸杞子6份、菟丝子5份、肉苁蓉5份、杜仲3份、秦艽5份、红花4份、旋复花4份。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保肝健肾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取桑椹子15~17份、赤首乌13~15份、白何首乌13~15份、黑豆18~22份、云苓4~6份、牛夕4~6份、当归4~6份、枸杞子5~7份、菟丝子4~6份、肉苁蓉4~6份、杜仲2~4份、秦艽4~6份、红花3~5份、旋复花3~5份,浸入红米酒中,浸泡200~240小时;取出上述药材反复交替进行酒蒸或水蒸、日晒、夜间户外放置各9次,每次酒蒸或水蒸8~10小时,日晒8~10小时,夜间户外放置8~10小时,制得原料药;
2)取上述原料药进行干燥,加工成细粉,混合均匀。
夜间将原料药放置在户外,使其经夜间露水,可以降低药物中的燥性,使药性更加平和。
优选的,步骤1)中,红米酒浸泡时间为216小时,取出后反复交替进行水蒸、日晒、夜间户外放置各9次。每次水蒸9小时,日晒9小时,夜间户外放置9小时,如此反复制作九次。
步骤1)中,也可直接使用浸泡药材后的红米酒进行酒蒸。
步骤2)中,细粉加工细度为110~130目。
优选的,步骤2)中,细粉加工细度为12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买杰,未经郑买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75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浅层点状角膜炎及其治疗药物
- 下一篇:一种嗓子保健中药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