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覆纱的纺纱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97497.4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5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廷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恒创特种纤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32 | 分类号: | D02G3/32;D02J1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0 | 代理人: | 杨保刚 |
地址: | 6118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覆纱 纺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覆纱,尤其涉及一种包覆纱的纺纱。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单种纱线由于各有千秋,单种纱线制成的产品在使用,质感等方面可能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现有很多产品采用混纺形式。混纺形式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纱线先做包覆处理,再织成织物,也就是采用包覆纱来实现混纺的目的;另一种就是采用多种纱线在织成织物的时候按照一定的比例来织成混纺织物。两种方式的织物各有千秋。包覆纱最大的有点就是采用拉伸力强,现有的包覆纱通常是将纱芯线经过牵伸处理后,直接进行包覆处理;伸缩弹力基本上都是靠纱芯线来支撑提供。但是单种纱线的拉伸强度是有限度的,所以纱芯的拉伸程度基本上决定了最终整个织物的弹力(也就是拉伸强度),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包覆纱的拉伸强度是在包覆纱领域一直研究探索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由于包覆纱的纺纱工艺形式而造成的包覆纱的弹力受到限制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增强包覆纱的拉伸强度的同时还不影响包覆纱的断裂强度的包覆纱的纺纱。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包覆纱的纺纱,包括以下步骤:
1、纱芯线牵伸处理再缠绕在络筒上;
2、外包纱经过牵伸处理后再缠绕在空心锭子上;
3、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纱芯线经过空心锭子的中间穿出,步骤2处理后的外包纱在空心锭子的外表面回转,接着外包纱与纱芯线缠绕在一起,制成初步包覆纱;
4、经过步骤3处理后的初步包覆纱经过导纱辊处理后再缠绕在络筒上;
5、经过步骤4处理后的包覆纱经过热定型处理后,制得最终的包覆纱产品。
本申请突破传统的只是将纱芯线进行牵伸处理的做法,本申请大胆尝试将外包纱进行牵伸前处理,且在多次尝试后,发现当外包纱牵伸倍数控制在2的时候;整个纱线的拉伸强度有一个突破;当牵伸倍数过小于2的时候,整个纱线的拉伸强度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当大于2的时候,包覆纱的整个强度就会受到较大影响。本申请大胆进行外包纱拉伸,拉伸倍数控制在2,整体上让包覆纱的拉伸强度有了质的改变,与此同时不影响纤维的断裂强度。同时将织物进行热定型处理,利用热力,消除纱线在拉伸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使大分子发生一定程度的松弛,使纱线的形状固定成型。
具体地,热定型是温度是80-90℃,热定型时间是2秒。
热定型是温度是80-90℃,热定型时间是2秒;温度不易过低,过低对于纱线没有热定型作用;温度过高,容易造成纱线的损伤。
具体地,步骤(1)中牵伸处理的牵伸倍数是3.5-4;纱芯的牵伸倍数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过低会造成包覆纱的拉伸强度不够,过高同样也会造成纱线的断裂强度过低。
具体地,纱芯线的密度为15tex-20tex。
纱芯线的密度过低,制备的包覆纱的强度一样的会受到影响,但是密度过大包覆纱很难实现包覆。因为纱芯线密度过大,直径较大,几乎没有包覆的意义。
具体地,纱芯线采用氨纶纱线;外包纱采用锦纶外包纱。
氨纶纱线是所有纱线中最理想的纱芯,因为质地较柔软,拉伸强度大;而外包纱采用锦纶,锦纶相对耐磨性好;二者结合使得整个包覆纱的强度以及拉伸强度最佳。
具体地,在步骤(3)处理之后的初步包覆纱再经过空心锭子的中间穿出,第二外包纱在空心锭子的外表面回转,接着第二外包纱与包覆纱缠绕在一起,形成第二包覆纱;第二包覆纱再经过导纱辊处理后再缠绕在络筒上;再进行热定型处理;热定型是温度是80-90℃,热定型时间是2秒。第二外包纱是采用未经过牵伸处理的纱线。
纱芯线的外包纱不限于一层,可以在纱芯线的外面合理设置多层外包纱;处理过程筒第一层外包纱的处理过程相同。多层外包纱设置,可以使得包覆纱可以实现一些其他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一些其他功能性纱线在上面。
优选地,第二外包纱采用涤纶纱线。第二外包纱采用涤纶,可以增加包覆纱的耐磨性能。
具体地,外包纱的密度为18tex-20tex;第二外包纱的密度为20tex-23tex。
通常包覆纱外面的纱线是与外界接触的纱线,当外包纱的密度为18tex-20tex;第二外包纱的密度为20tex-23tex;整个包覆纱的整体性较好。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恒创特种纤维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恒创特种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74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CTY弹力复合纤维及工艺方法
- 下一篇:一种记忆织物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