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投影屏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7457.X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3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清祥;苏方旋;杨舒评;谢启堂;许富强;简宏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扬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21/62 | 分类号: | G03B21/6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李隆涛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影 屏幕 | ||
一种背投影屏幕,由一投影侧至一观看者侧依序包括透光基材、吸光膜片以及第一扩散片。透光基材,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朝向投影侧,第二表面朝向观看者侧,第一表面配置朝向投影侧突出的多个棱镜结构。透光基材位于吸光膜片与这些棱镜结构之间。吸光膜片包括彼此间隔配置的多个吸光结构,且这些棱镜结构的分布密度大于这些吸光结构的分布密度。吸光膜片位于第一扩散膜片与透光基材之间。通过上述设计的背投影屏幕具有良好的影像画面显示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背投影屏幕,尤其是有关于一种用于大尺寸显示的背投影屏幕。
背景技术
由于光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显示装置已经被开发出来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其中,背投影显示装置具有大尺寸显示以及高对比度等优点,因此其被视为显示器中的一重要发展趋势。一般而言,背投影显示装置是观看者与投影机分别位于屏幕的两侧,观看者通过投影机从屏幕上透射出来的投影光线而观看图像。
背投影显示装置的架构包括投影机以及投影屏幕。投影屏幕包括朝向观看者的多个棱镜结构以及朝向投影机的扩散层,且每一个棱镜结构上配置相邻的折光部与抗光部。投影机所发出的投影光束经由棱镜结构的折光部折射并导正,使得观看者能够在投影屏幕上看到正常的影像画面。棱镜结构的抗光部会吸收多数的外界环境光,因此外界环境光不会入射至观看者的眼睛而造成影像画面的对比度下降,有效防止外界环境光影响影像画面的显示品质。此外,投影屏幕的扩散层可将入射至投影屏幕的投影光束均匀化,有助于提升影像画面的品质。
然而,上述背投影显示装置的架构,存在有以下的缺点:
(1)由于折光部与抗光部是整合在同一个棱镜结构上,因此仅能应用于投影机天吊型的架构。
(2)由于折光部与抗光部是整合在同一个棱镜结构上,因此当投影光束通过棱镜结构时,部分投影光束会被抗光部的吸光材质所吸收,导致光利用效率将降低。
(3)上述投影屏幕结构与超短焦投影机搭配时,会导致辉度增益太低且影像画面均匀性差的问题。
(4)由于投影屏幕的扩散层朝向投影机,提升影像画面品质的效果有限,且会有产生热点(hotspot)的疑虑。
本“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发明内容,因此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此外,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背投影屏幕,其具有良好的影像画面显示品质。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投影屏幕,由一投影侧至一观看者侧依序包括透光基材、吸光膜片以及第一扩散膜片。透光基材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朝向投影侧,第二表面朝向观看者侧,第一表面配置朝向投影侧突出的多个棱镜结构。透光基材位于吸光膜片与这些棱镜结构之间。吸光膜片包括彼此间隔配置的多个吸光结构,且这些棱镜结构的分布密度大于这些吸光结构的分布密度。吸光膜片位于第一扩散膜片与透光基材之间。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投影屏幕,由一投影侧至一观看者侧依序包括透光基材、扩散膜片以及吸光膜片。透光基材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朝向投影侧,第二表面朝向观看者侧,第一表面配置朝向投影侧突出的多个棱镜结构。透光基材位于吸光膜片与这些棱镜结构之间。吸光膜片包括彼此间隔配置的多个吸光结构,且这些棱镜结构的分布密度大于这些吸光结构的分布密度。扩散膜片位于吸光膜片与透光基材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的背投影屏幕,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扬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扬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74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