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充电线防盗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97439.1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4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许二超;李文杰;周从源;吴鹏;徐赟;汪文江;叶昌森;何俊;李杰;刘雪冰;李荫荣;张宸维;李高水;张茂飞;李坤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周放,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防盗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充电线防盗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政策与扶持力度加大,纯电动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目前除了电池技术的发展是电动汽车的重要研究方向外,充电安全也是研究的重点。
目前电动汽车主要的是以为智能充电桩为供电单元,充电桩为电动汽车提供了一个供电接口,充电桩的供电接口和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之间需要一条充电线连接,充电线一端有与充电桩供电接口对接的充电枪,另一端有与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对接的充电枪。虽然充电线和充电桩供电接口之间、充电线和电动汽车充电接口之间靠充电枪上的防脱落钩确保了接口之间连接牢固,但是充电线和电动汽车充电接口之间没有防盗功能。而现有技术的电动汽车充电时间又相对较长,车主一般不在附近等候充电,一是导致了充电线被频繁盗走;二是充电枪容易被他人拔出导致充电停车,或时带电误插拔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不但造成了经济损失也有可能耽误车主出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充电线防盗方法及系统,解决现有技术充电线容易被盗走或是带电误插拔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充电线防盗方法,包括:
监测车辆的充电状态;
在充电完成后,解锁充电枪;
在解锁充电枪后,检测所述充电枪是否插入充电接口,且超过设定时长阈值;
如果是,则锁止充电枪。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锁止充电枪后,显示解锁提示信息;
在接收到操作人员输入的解锁指令之后,解锁充电枪。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监测到充电状态为待充电状态时,锁止充电枪;
在成功锁止充电枪后,进入充电状态。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以下方式判断是否成功锁止充电枪:
如果充电枪插入充电接口,并且锁止机构为锁止状态,则确定成功锁止充电枪;否则确定锁止充电枪失败。
优选地,根据所述充电接口与充电桩之间的电阻判断所述充电枪是否插入所述充电接口;或者
通过位于充电接口内的传感器确定充电枪是否插入充电接口。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锁止充电枪失败后,禁止充电,并进行提示。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用充电线防盗系统,包括:
充电桩、充电线、充电枪、锁止机构、充电接口和电子控制单元,所述充电桩、所述充电线和所述充电枪依次连接,所述充电枪可插入位于车身上的所述充电接口中,并通过位于所述充电接口中的所述锁止机构进行锁止;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用于监测车辆的充电状态,并在监测到所述充电状态为充电完成状态时,控制所述锁止机构对所述充电枪进行解锁,并在解锁所述充电枪之后,检测所述充电枪是否插入所述充电接口,且超过设定时长阈值,如果是,则控制所述锁止机构对所述充电枪进行锁止。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相连的控制面板;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在充电完成、并且控制所述锁止机构对所述充电枪进行锁止后,向所述控制面板发送解锁提示请求;
所述控制面板在接收到所述解锁提示请求后,显示解锁提示信息,并在接收到操作人员输入的解锁指令后,向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发送解锁请求;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面板发送的解锁请求之后,控制所述锁止机构解锁所述充电枪。
优选地,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还用于在监测到充电状态为待充电状态时,控制所述锁止机构对充电枪进行锁止。
优选地,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为车载充电机或整车控制器,所述锁止机构为电子锁;
所述车载充电机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充电桩之间的电阻判断所述充电枪是否插入所述充电接口,如果是,且所述锁止机构为锁止状态,则确定成功锁止所述充电枪;或者
所述系统还包括:传感器,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相连、且位于所述充电接口内,用于向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发送充电枪接入信号;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为整车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是否接收到所述充电枪接入信号判断所述充电枪是否插入所述充电接口,如果是,且所述锁止机构为锁止状态,则确定成功锁止所述充电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74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电桩的远程监控管理系统
- 下一篇:新能源汽车充电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