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手背静脉的门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95950.8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3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郭源源;李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9 | 代理人: | 高松 |
地址: | 545005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手背 静脉 门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禁系统,具体的说是基于手背静脉的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伴随着通讯设备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已遍布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与之相关的是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被已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安检、司法、金融、移动网络、电子商务、人机交互等诸多场合都需要完善的认证系统来保障信息安全,而确保安全的第一前提是知晓一个人是谁。因此,身份识别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识别方式有IC卡、钥匙、证件、密码等,这些方法虽然实用性强,但缺点也很明显,如证件类方式容易遗失、被复制和伪造,而密码类方式则容易遗忘、被破解。同时这类方式暴露了本当隐私化的身份信息,且不能通过便捷的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相连接,远离了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当传统的识别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安全需求时,人类找到了生物识别这种更为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身份识别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Biometrics/Biometric authentication)是指利用人体所固有的生理特征(如:指纹、虹膜、DNA等)或行为特征(如:步态、语音等)来进行个人身份认证[1]。这些特征具有普遍性、唯一性、稳定性三方面的特性,即人人都有、各有不同、长期不变。与传统的密码或ID卡身份认证方式相比,生物特征有随身携带、难以伪造而且无需记忆的优势。也正由于这些优势,目前国外国内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市场也不断增长。
目前常见的生物特征识别方法有指纹、虹膜、人脸、手形、语音、静脉、步态等。其中指纹、虹膜、人脸等技术已经研究多年,技术成熟度相对较高,市场上均有完整的产品体系。静脉识别技术作为生物特征识别家庭的一个新成员,它出现于1990年,只有20年的历史,在2000年之后由于其自身的独特优点才逐渐受到关注,尤其是在日本、韩国等对指纹抵触的亚洲国家,静脉识别研究开展较好并出现了实际应用的产品,在生物特征识别市场中崭露头角。
门禁系统,在智能建筑领域,就是对出入口通道进行管制的系统,它是在传统的门锁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出入口门禁安全管理系统是新型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它集微机自动识别技术和现代安全管理措施为一体,它涉及电子、机械、光学、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生物技术等诸多新技术。它是解决重要部门出入口实现安全防范管理的有效措施。适用各种机要部门,如银行、宾馆、车场管理、机房、军械库、机要室、办公间、智能化小区、工厂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手背静脉的门禁系统,将手背静脉识别应用到门禁系统中。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基于手背静脉的门禁系统,包括注册单元、识别单元和门禁控制单元,所述注册单元用于采集个人信息,所述注册单元包括图像采集模块A、图像预处理模块A、特征提取模块A和图像特征存储模块;所述识别单元包括图像采集模块B、图像预处理模块B、特性提取模块B和特征数据库;所述门禁控制单元包括门禁控制模块,所述门禁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特征数据库的匹配结果控制门禁的打开或关闭,其中图像特征存储模块用于将采集到的个人信息存储到特征数据库中。
进一步,图像采集模块A和图像采集模块B分别包括手背静脉采集仪。
优选的,图像预处理模块A、特征提取模块A、图像预处理模块B和特性提取模块B分别在客户机上实现。
优选的,特征数据库包括服务器。
上述客户机和服务器采用C/S架构。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采用C/S架构,充分利用了客户机PC的计算能力,将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等工作交给客户端处理,减轻了服务器的压力,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降低了通信开销;
由于各客户端之间相互独立,彼此之间没有功能上的联系,一个损坏并不影响其他的正常工作,它们都只是通过局域网与服务器相连接,因此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客户端的数量,系统灵活性较强,系统扩展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手背静脉的门禁系统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未经广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59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