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孔钛椎间融合器的制备方法及多孔钛椎间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5610.5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39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众利;金攻;李瑞玲;李玲玲;苏祥正;李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奥汇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A61F2/44;B22F3/11;A61L27/56;A61L2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周放;江怀勤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 钛椎间 融合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钛椎间融合器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钛金属粉末与造孔剂按照15∶1~20∶1比例混合,然后恒温均匀搅拌混合物;将搅拌后的混合物倒入模具中,冷却后脱模,形成预成型样件;将预成型样件冷藏保存后放置在室温条件下自然干燥;干燥后的样件在烧结炉中氩气保护下预烧,再将预烧后的样件按照所需椎间融合器的尺寸规格机械加工成型;加工成型后的样件放入烧结炉中进行真空二次烧结,获得多孔钛椎间融合器成品。本发明多孔钛椎间融合器符合理想的骨长入条件,且易于机械加工成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植入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孔钛椎间融合器的制备方法及多孔钛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椎间融合器是一种椎间融合术的常用器械,其能够保证椎间融合所需要的足够脊柱稳定性、维持脊柱高度、促进椎间融合,广泛应用于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滑脱等常见脊柱疾病。
目前常用的钛合金椎间融合器存在易导致骨质疏松患者相邻椎体骨折、常规骨性愈合慢、出现无菌性松动等不足;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椎间融合器具备良好的耐磨、耐高温、良好的机械性能与抗疲劳性,但存在致密性高,使骨组织很难附着在其表面,易导致内植入相关性骨质疏松等问题;而异体骨螺纹融合器存在异体骨吸收与新骨形成不同步,从维持椎间高度及节段前凸考虑,融合效果较差。
因此,研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可促进组织功能的再生和改善的新型椎间融合器,是解决脊柱类疾病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孔钛椎间融合器的制备方法及多孔钛椎间融合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椎间融合器的缺陷。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孔钛椎间融合器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将钛金属粉末与造孔剂按照15:1~20:1比例混合,然后恒温均匀搅拌混合物;
步骤S2:将搅拌后的混合物倒入模具中,冷却后脱模,形成预成型样件;
步骤S3:将预成型样件冷藏保存后放置在室温条件下自然干燥;
步骤S4:干燥后的样件放入烧结炉中进行预烧;所述预烧包括:在氩气保护下以400℃~500℃预烧2~6小时,使样件的收缩率达到25%~35%;
步骤S5:将预烧样件按照所需椎间融合器的尺寸规格机械加工成型;
步骤S6:加工成型后的样件放入烧结炉中进行二次烧结;所述二次烧结包括:在真空下以1200℃~1500℃烧结3~5小时,使样件的收缩率达到12%~18%;
步骤S7:二次烧结后获得多孔钛椎间融合器成品。
优选地,所述恒温均匀搅拌包括:以200r/min~600r/min的搅拌速率在温度为70℃~90℃的环境下,均匀搅拌6~10分钟。
优选地,所述冷藏保存包括:在4℃环境下保存4~6小时;所述在室温条件下自然干燥包括:在温度为20℃~22℃、湿度为35%~70%的环境下,自然放置7~10天。
优选地,所述钛金属粉末为以下任一种:纯钛粉末、钛合金粉末、或其他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混合粉末;所述造孔剂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多种组合:碳酸氢铵、氢化钛、尿素、石蜡。
一种多孔钛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在融合器本体的前端设有导向部,在融合器本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设有多个齿形结构,在融合器本体的后端还设有夹持部;所述多孔钛椎间融合器采用上述方法制成,并且所述多孔钛椎间融合器的多孔结构的孔径为300μm~600μm,孔隙率为50%~80%,弹性模量为1GPa或3GPa~5GPa。
优选地,所述齿形结构为齿形槽或啮合小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奥汇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奥汇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56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