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洗护用品中氯霉素类抗生素化学风险物质的筛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195095.0 | 申请日: | 2017-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38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 发明(设计)人: | 马强;孟宪双;白桦;胡明珠;吕悦广;郭项羽;闫萌萌;陈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N30/88 | 分类号: | G01N30/88;G01N30/7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品 氯霉素 抗生素 化学 风险 物质 方法 | ||
1.一种洗护用品中氯霉素类抗生素化学风险物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方法:
称取0.5g的洗护用品样品至10mL塑料离心管中,加入2mL饱和氯化钠溶液,涡旋30s进行混合破乳,然后加入8mL甲醇,超声提取30min;提取液在12000rpm转速下离心15min,吸取上清提取液,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后进行高压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分析检测;
所述高压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分析检测中,高压液相色谱分离条件如下:
色谱柱:Agilent ZORBAX XDB-C8,长度150mm,内径2.1mm,粒径3.5μm;柱温:25℃;流速:0.35mL min-1;进样量:10μL;
所述氯霉素类抗生素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
所述高压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分析检测中,流动相及梯度洗脱程序见表1:
表1色谱流动相及梯度洗脱程序
所述高压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分析检测中,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检测条件如下:
电喷雾电压:负离子模式2.7kV;鞘气压力:34,任意单位;辅助气压力:5,任意单位;离子源温度:360℃;传输金属毛细管温度:330℃;透镜射频电压:54V;扫描范围:质荷比100-800;一级质谱全扫描分辨率:70000,半峰全宽;轨道阱最大容量:1×106;轨道阱最大注入时间:95ms;
数据依赖的二级子离子全扫描分辨率:17500,半峰全宽;隔离窗口:质荷比±2;归一化碰撞能量:20,40,60eV;轨道阱最大容量:1×105;轨道阱最大注入时间:95ms;动态排除时间:6s。
2.一种洗护用品中氯霉素类抗生素化学风险物质的筛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待测化合物的精确质量数据库和质谱谱库,所述精确质量数据库的建立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精确质量数据库:分别配制浓度为100μg/L的待测化合物标准溶液,采用高压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器配备的蠕动泵直接进样,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分析检测,确定相应待测化合物的前体离子精确质量数;
对每种待测化合物施加碰撞能量,得到每种化合物的碎片离子,选择两个响应强度较高的碎片离子作为特征碎片离子;
在上述过程中,分别对电喷雾电压、离子源温度、鞘气压力、分辨率等质谱关键参数进行优化;
配制浓度为100μg/L的待测化合物的混合标准溶液,优化高压液相色谱分离条件,得到每种化合物的色谱保留时间;
建立精确质量数据库:分别输入每种化合物的名称、分子式、化学文摘编号、前体离子精确质量数、两个特征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数、色谱保留时间及保留时间窗口,另外还输入待测化合物的响应阈值,当待测化合物的信号响应超过该阈值时,相应前体离子进一步进行二级质谱分析;待测化合物及其前体离子和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数信息见表2;
表2待测化合物及其前体离子和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数信息
所述质谱谱库中包括对待测化合物分别施加不同碰撞能量后产生的二级质谱图;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方法;
(3)将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方法得到的试验结果与建立的待测化合物的精确质量数据库和质谱谱库进行比对分析,只有当前体离子及两个特征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数、色谱保留时间、前体离子的同位素峰分布和二级质谱图与精确质量数据库及质谱谱库信息全部匹配时,确定实际样品中筛查检测出待测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护用品中氯霉素类抗生素化学风险物质的筛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质谱谱库建立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分别配制浓度为100μg/L的待测化合物标准溶液,采用高压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器配备的蠕动泵直接进样分析,设置一系列不同碰撞能量,将目标化合物打碎获得每种化合物的二级质谱图;输入、存储所有二级质谱图,即得到全部待测化合物的质谱谱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509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