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橡胶组合物、橡胶制品、液压胶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3884.0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870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日生;高熠;杨少静;毛闵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迈纬尔胶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15/00 | 分类号: | C08L15/00;C08L9/02;C08K13/02;C08K3/04;C08K3/22;C08K5/12;F16L11/00;B29B7/7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刘书芝 |
地址: | 712023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 组合 橡胶制品 液压 胶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橡胶组合物、橡胶制品、液压胶管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橡胶组合物,包括:(i)氢化丁腈橡胶;(ii)热裂解炭黑;以及(iii)可选的其他配合剂。使用本发明的橡胶组合物制成的橡胶材料具有优异的耐油和耐温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橡胶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橡胶组合物、橡胶制品、液压胶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液压胶管(Hydraulic rubber hose)别名液压油管、液压软管、高压胶管、液压管。液压胶管结构主要由耐液体的合成橡胶内胶层、中胶层、多层增强层、耐天候的合成橡胶外胶层组成。内胶层具有使输送介质承受压力,保护钢丝或线纤维不受侵蚀的作用,外胶层保护增强层不受损伤,增强层(又称骨架层)是骨架材料,作用是保证胶管的使用压力。
液压胶管按生产工艺分钢丝编织胶管、钢丝缠绕胶管、线编织胶管和夹布胶管。钢丝液压管一般分为钢丝编织液压胶管和钢丝缠绕液压胶管。
液压胶管用途:主要用于矿井液压支架、油田开发,适宜于工程建筑、起重运输、冶金锻压、矿山设备、船舶、注塑机械、农业机械、各种机床以及各工业部门机械化、自动化液压系统中输送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石油基(如矿物油、可溶性油、液压油、燃油、润滑油)及水基液体(如乳化液、油水乳浊液、水)等和液体传动。
传统钢丝缠绕液压胶管内衬层以丁腈橡胶为主,其存在问题如下:丁腈橡胶长期耐油在100℃,间歇应用在120℃,不能满足工程机械长期在135~150℃温度下使用的现状要求。长期在135~150℃环境下工作,钢丝缠绕液压胶管使用寿命会很快降低,限制了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
由于以丁腈橡胶为内衬胶的主体材料,不能满足现工程机械产品对钢丝缠绕液压胶管的耐油和耐温性能的要求的不断提高,严重影响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
传统技术选用丁腈橡胶的丙烯腈为28~33%,对钢丝缠绕液压胶管的总成有利,耐脉冲性能好,但耐油和耐温性低;而选用丁腈橡胶的丙烯腈为40~45%,可使钢丝缠绕液压胶管耐油和耐温性能提高,但由于压缩变形大会影响总成质量,使总成扣压效果降低。
内衬层耐老化性、耐液体性不高,胶管在使用过程中,受高温流体老化、溶胀、抽出作用,会使其内衬层性能下降,从而大大降低胶管使用寿命。
如果钢丝缠绕液压胶管内衬层采用氢化丁腈橡胶为主体材料,由于氢化丁腈橡胶门尼粘度高,在加工过程中生热大,当使用传统的N550和N660炭黑时,会使混炼胶料在挤出时容易焦烧,严重影响胶料与镀铜钢丝的粘合性。此外胶料的物理性能波动较大,无法满足钢丝缠绕液压胶管的高脉冲性能。
由于氢化丁腈橡胶与镀铜钢丝的粘合和混炼加工存在问题,目前无针对氢化丁腈橡胶性能优点进行对其与镀铜钢丝的粘合和混炼加工工艺改进,限制了其在高压液压胶管上的使用。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氢化丁腈橡胶的混炼加工容易焦烧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橡胶组合物,其包含氢化丁腈橡胶(HNBR)和热裂解炭黑。
本发明一方面涉及一种橡胶组合物,包括:(i)氢化丁腈橡胶;(ii)热裂解炭黑;以及(iii)可选的其他配合剂。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热裂解法炭黑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N800系列炭黑以及N900系列炭黑,如N990炭黑。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橡胶组合物为混炼胶。
本发明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橡胶制品,优选胶管,由本发明的橡胶组合物制成。
本发明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液压胶管,包括内胶层,其中内胶层由根据本发明的橡胶组合物制成。
本发明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液压胶管,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迈纬尔胶管有限公司,未经陕西迈纬尔胶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38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