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石剪切加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3684.5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95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典森;陈卫忠;王鲁瑀;杨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24 | 分类号: | G01N3/24 |
代理公司: | 11435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曹丽<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43007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石 剪切 加载 系统 | ||
1.一种岩石剪切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容纳岩石试件的剪切盒,和用以向所述岩石试样施加剪切力的剪切加载系统;
所述剪切加载系统包括设于剪切盒内的用以对所述岩石试样的两侧施加剪切力的两个相互错开的主动加载端头,所述主动加载端头由主动液压系统控制,所述主动液压系统用以控制所述主动加载端头施力的活塞室设于所述剪切盒的内部,所述主动液压系统的油路管道穿过所述剪切盒的壳体与所述活塞室密封连通;
所述主动加载端头的后端为主动轴,所述主动轴包括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主动轴部,所述第一主动轴部的侧壁与剪切盒的第一主动内壁滑动连接,并在所述第一主动轴部的后端形成用以施加剪切力的第一主动活塞腔,所述第一主动活塞腔与主动加载泵通过油路管道密封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轴部作为活塞在轴向方向上往复运动;
所述主动轴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主动轴部前方的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主动轴部,所述第二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直径,所述第二主动轴部与剪切盒的第二主动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轴部的侧壁和剪切盒内壁与第一主动轴部的前端面形成用以卸载剪切力的第二主动活塞腔,所述第二主动活塞腔与所述主动加载泵通过油路管道密封连接;
所述剪切加载系统还包括设于剪切盒内的与相应的主动加载端头在加载端面错开的两个从动加载端头,所述从动加载端头由从动液压系统控制,所述从动液压系统用以控制所述从动加载端头施力的从动活塞室设于所述剪切盒的内部,所述从动液压系统的油路管道穿过所述剪切盒与所述从动活塞室密封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石剪切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加载端头的后端为从动加载轴,所述从动加载轴包括具有第三直径的第一从动轴部,所述第一从动轴部的侧壁与剪切盒的第一从动内壁滑动连接,并在所述第一从动轴部的后端形成用以施加辅助剪切力的第一从动活塞腔,所述第一从动活塞腔与所述从动加载泵通过油路管道密封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轴部作为活塞在轴向方向上往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岩石剪切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加载轴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从动轴部前方的具有第四直径的第二从动轴部,所述第四直径小于所述第三直径,所述第二从动轴部与剪切盒的第二从动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轴部的侧壁和剪切盒内壁及第一从动轴部的前端面形成用以卸载辅助剪切力的第二从动活塞腔,所述第二从动活塞腔与第二从动加载泵通过油路管道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岩石剪切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加载轴的长度大于所述主动轴的长度,所述主动轴上设有用以所述从动加载轴穿过的过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岩石剪切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盒包括盒体容纳部,和用以容纳所述剪切加载端头及相应的所述活塞室的剪切加载部,所述盒体容纳部和所述剪切加载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剪切加载部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一盒段、第二盒段和第三盒段,所述第一盒段与所述容纳部的外侧端连接,所述第一盒段具有所述第一主动内壁和所述第二主动内壁,所述第二盒段具有所述第二从动内壁,所述第三盒段具有所述第一从动内壁;
所述第二盒段的前端面构成所述第一主动活塞腔的后端面,所述第二盒段的后端面构成所述第二从动活塞腔的前端面;
所述第一盒段的前端设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上设有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容纳部的固定螺栓;
所述第三盒段上设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之间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368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