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臭参脯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92646.8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7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品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曲靖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G3/48 | 分类号: | A23G3/48;A23G3/36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曲靖市专利事务所53104 | 代理人: | 许永昌,郎正德 |
地址: | 655011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臭参脯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臭参脯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臭参为桔梗科(Campanulaceae)党参属(Codonopsis)植物管钟党参(Codonopsis bulleyana Forrest ex Diels ),别名兰花臭参、胡毛洋参等,为多年生草本,根肉质,呈圆柱状,植物体具特殊臭味,故俗称臭参,有黄白色乳汁,生于海拔 2800 m-4200 m 山坡草地及灌丛,有着悠久的栽培和食用历史,是云南特有的植物种,主要分布于滇中、滇西、滇南等地区,是一种富含氨基酸、维生素,营养均衡的参类,表现出较高的食用、药用、保健价值。每逢秋冬季节在云南的蔬菜市场有大量销售,同五花肉或排骨类食材一起煮食,作为滋补品使用,还有开胃,增进食欲的效果。不足处是臭参与肉和排骨原料一起煮食,又增加人对脂肪的吸收,是一些人所不愿意接受的;另外,臭参在贮存过程容易腐烂变质,冷冻保存会导致口感变差,造成旺节臭参量大于市场需求,因储存难损失大,之后又无臭参可用的问题。干制品难以复水,煮炖后口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臭参脯的生产工艺,以解决目前臭参只能作为佐餐用的食品的单一食用方式。开发为方便食用、易于保存的形式,是提高附加值和解决目前种植后难以短时间销售的有效手段。
技术方案:一种臭参脯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清洗、原料冷冻处理工序,清洗后的臭参切片置于零下5℃环境下冷冻6~8小时,让后再于零下16~18℃缓慢冻结12小时以上,再与白砂糖,柠檬酸配料浸渍后烘烤得到。
按冻结前新鲜臭参100份,白砂糖75~90份,柠檬酸2~3份的配料比,浸制时间10~12小时,并按100w功率的超声波处理原料量不超过1kg的标准,用超声波辅助浸渍处理至少30分钟。
所述新鲜臭参洗净后切成斜片,厚度控制在0.5~1cm;
经二次冷冻和配料处理的臭参置于75~80℃温度下烘5~6小时,倒出多余汁液,固体再次用75~80℃烘至表面无水分,不粘手,控制水分在15-17%,取出冷却后装入桶中密封回湿20~24小时得臭参脯成品。
本发明利用缓慢冷冻产生冰晶破坏臭参组织结构,然后加入蔗糖、柠檬酸进行浸渍,辅助超声波处理进一步破坏臭参组织结构提高糖、酸的渗透效果,经烘烤干燥,糊化淀粉、脱水、熟制得到一种外观形态饱满不干瘪、酸甜适口、质地柔韧、淡黄色,半透明、有光泽及臭参味的臭参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新鲜臭参清洗干净,滤干水分,称取10kg切成斜片,控制厚度为0.5~1cm,装盘放入零下5℃的冷库冷冻约7小时,取出后再放入零下16~18℃冷库冷冻冻结12小时,使冰晶尽量长大,破坏臭参的组织结构,更利益后步的白砂糖浸渍渗透到臭参内部的效果。取出冷冻后的臭参于室温放置解冻,解冻过程间隔半小时翻动一次,解冻到刚好变软再次放入零下16~18℃冷库缓慢冻结12小时以上。取出冻结的臭参放入不锈钢盆中,加入白砂糖8kg,柠檬酸0.25kg。搅拌混合,让臭参表面均匀粘附上白砂糖,放置10~12小时。此时糖溶解,有糖汁约为固体的2/3。用53KHz,500W超声波处理30分钟,分四个批次处理,处理过程中至少翻动3次。取出放入75~80℃的烘箱中烘烤6小时(2小时翻动一次),然后到出剩余糖液,固体臭参继续烘烤至表面无水分,不粘手,取出样品检测水分在15~17%之间,之后取出冷却,转入不锈钢桶中加盖密封回湿20小时,即可得到外观形态饱满不干瘪、酸甜适口、质地柔韧、淡黄色,半透明、有光泽及臭参味的臭参脯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曲靖师范学院,未经曲靖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26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栽培工具
- 下一篇:一种青贮收获割台仿地形悬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