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湿热的中药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92232.5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29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凡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凡强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4 | 分类号: | A61K36/8994;A61P29/00;A61P43/00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34117 | 代理人: | 李德胜 |
地址: | 23682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湿热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治疗湿热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湿热,为中医名词术语,为致病因素,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亦为中医证候名,如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属于外邪,称为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热,也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称为火热之邪。热也可以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称内热。火热之邪侵犯人体或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热时可导致热证,热证是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阳盛阴衰的证候。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干,脉数。
湿热,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湿热证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湿热流注关节则谓湿热痹证,侵犯脏腑时,可出现脾胃湿热(湿热蕴脾)、肝胆湿热、膀胱湿热、肠道湿热等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湿热的中药组合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治疗湿热的中药组合物,其成分包括:金银花、栀子、淡竹叶、菊花、槐花、赤小豆、茯苓、薏苡仁、山药、白茅根、橘皮、甘草,具体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金银花8-15栀子5-10份、淡竹叶5-10份、菊花5-10份、槐花5-10份、赤小豆10-20份、茯苓5-15份、薏苡仁10-20份、山药3-8份、白茅根3-8份、橘皮3-8份、甘草1-5份。
优选地,所述治疗痰湿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优选重量份数为:金银花1 0份、栀子8份、淡竹叶4份、菊花4份、槐花4份、赤小豆14份、茯苓8份、薏苡仁14份、山药4份、白茅根4份、橘皮4份、甘草2份。
优选地,所述治疗痰湿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优选重量份数为:金银花8栀子5份、淡竹叶5份、菊花5份、槐花5份、赤小豆10份、茯苓5份、薏苡仁10份、山药3份、白茅根3份、橘皮3份、甘草1份。
优选地,所述治疗痰湿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优选重量份数为:金银花15栀子10份、淡竹叶10份、菊花10份、槐花10份、赤小豆20份、茯苓15份、薏苡仁20份、山药8份、白茅根8份、橘皮8份、甘草5份。
本发明所用到的原料药可从普通中药店购买得到,其规格符合国家中药材标准即可。
1、药理分析:本发明是发明人根据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结合祖国中医学精髓辩证组方而得,通过药物的归经作用调理机体阴阳平衡,扶正固本、改善体质,从根本上、全方位针对病灶发挥疗效,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金银花:药性甘;寒;归经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及多种感染性疾病。
栀子:药性苦;寒;归经心;肝;肺;胃;三焦经;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主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疳;淋证;叶血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
淡竹叶:药性甘;淡;寒;功效清热;除烦;利尿;功效分类清热药;主治烦热口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小儿惊啼;小便赤涩;淋浊。
菊花:药性味甘;苦;性微寒;归经归肺;肝经;功效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消肿;功效分类解表药;清热解毒药;主治外感风或风温初起;发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槐花:药性味苦;性微寒;归经肝;肺;心;大肠经;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明目;功效分类凉血止血药;主治肠风便血;痔疮下血;血痢;尿血;血淋;崩漏;吐血;衄血;肝热头痛;目赤肿痛;痈肿疮疡。
赤小豆:药性味甘;酸;性微寒;归经心;脾;肾;小肠经;功效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痈;功效分类利水药;消肿药;主治水肿;脚气;黄疸;淋病;便血;肿毒疮疡;癣疹。
茯苓:药性甘;淡;平;归经心;脾;肺;肾经;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功效分类利水药;渗湿利尿药;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凡强,未经凡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22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