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波消解罐引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92047.6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9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关宁昕;张桂芬;何雨珊;曹昆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44 | 分类号: | G01N1/44;B01J4/00;B01J19/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3 | 代理人: | 马倩 |
地址: | 30018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波 消解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引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微波消解罐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微波消解技术是分析化学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样品处理方法,由于分析工作中涉及的分析样品种类繁多,在很多情况下,常压消解已无法满足分析方法对样品处理的要求,因此更多的分析工作均采用密闭微波消解法。密闭微波消解是在高温、高压和强酸反应下进行的,因此用于消解的消解罐必须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化学稳定性。而密封盖体和消解罐罐口需严密配合才能确保罐内达到密封环境,所以消解罐罐口处无法设置引流口,这就造成在将消解罐内液体倾倒出来时,液体流速难以控制,液体容易从罐口处沿罐体外壁流下,而罐内液体多具有腐蚀性,如果液体沿罐体外壁流下,很容易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同时流出的那部分液体会造成样品溶液损失,影响实验结果准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微波消解罐引流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波消解罐引流装置,包括套装于消解罐的罐体外部的外套本体和倾倒圆筒;
所述外套本体为上端敞口的中空圆柱体,其上端沿周向形成连接口,底面中心形成通孔,连接口的外壁形成螺纹;
所述倾倒圆筒为中间形成阶梯通孔的套筒状结构,阶梯通孔大径端内壁形成与连接口外壁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小径端内壁为上宽下窄的弧形曲面,倾倒圆筒上端一侧形成喙式外翻引流嘴。
所述连接口、倾倒圆筒与外套本体同轴线。
所述连接口外径等于边沿的外径。
所述外套本体内底面到连接口上边缘的垂直距离等于罐体外底面到边沿下底面的垂直距离。
所述外套本体内径与罐体的外径相等。
所述外套本体的外径与倾倒圆筒的外径相等。
所述通孔直径小于罐体的底面直径。
所述阶梯通孔小径端下端内径与罐体内径相等。
所述外套本体和倾倒圆筒均采用耐腐蚀的惰性塑料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微波消解罐的引流装置,可确保将罐内液体倾倒出时液体不会从罐口处沿罐体外壁流下,保证操作安全性。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引流装置可安全便捷地倾倒微波消解罐内液体,确保液体沿倾倒圆筒上端的引流嘴流出,避免微波消解罐内腐蚀性液体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同时倾倒液体过程中也无液体损失,可满足实验准确度的需要;本发明是将微波消解罐装入引流装置的外套本体,再将倾倒圆筒阶梯通孔内壁的内螺纹与连接口处外螺纹装配后,使得微波消解罐罐体内壁、倾倒圆筒上端环形凸起的底部内壁表面平齐,在进行倾倒操作时,罐内液体可毫无阻力地顺畅流出;通过倾倒圆筒上端的引流嘴可以对倾倒液体的流速加以控制,提高了从微波消解罐向容量瓶等开口截面较小的容器中倾倒液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装配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外套本体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中倾倒圆筒的剖面图。
其中:
1 外套本体2 倾倒圆筒
3 消解罐11连接口
12通孔21阶梯通孔
22引流嘴31罐体
32边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一种微波消解罐引流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微波消解罐引流装置,包括套装于消解罐3的罐体31外部的外套本体1和倾倒圆筒2;
所述外套本体1为上端敞口的中空圆柱体,其上端沿周向形成连接口11,底面中心形成通孔12,连接口11的外壁形成螺纹;
所述倾倒圆筒2为中间形成阶梯通孔21的套筒状结构,阶梯通孔21大径端内壁形成与连接口11外壁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小径端内壁为上宽下窄的弧形曲面,倾倒圆筒2上端一侧形成喙式外翻引流嘴22。
所述连接口11、倾倒圆筒2与外套本体1同轴线。
所述连接口11外径等于边沿32的外径。
所述外套本体1内底面到连接口11上边缘的垂直距离等于罐体31外底面到边沿32下底面的垂直距离。
所述外套本体1内径与罐体31的外径相等。
所述外套本体1的外径与倾倒圆筒2的外径相等。
所述通孔12直径小于罐体31的底面直径。
所述阶梯通孔21小径端下端内径与罐体31内径相等。
所述外套本体1和倾倒圆筒2均采用耐腐蚀的惰性塑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未经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20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波消解设备
- 下一篇:轴加载下预应力圆形薄膜最大挠度的确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