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旋涡水动力特性的集群式深海海底集矿装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1103.4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25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成;赵伟杰;杨建民;彭涛;肖龙飞;田新亮;吕海宁;寇雨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50/00 | 分类号: | E21C5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旋涡 动力 特性 集群 深海 海底 装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底集矿装备,包括设备主体、多个海底适应性集矿器及各自输矿管;输矿管将设备主体与海底适应性集矿器连接,输矿管能够受控调节伸出设备主体的长度;海底适应性集矿器具有履带行走机构,能够受控自主行走。本发明利用水下探测器探测作业区域附近的海底地形和矿物分布,根据探测的信息合理地规划海底集矿器和储矿车的行进路径;多台海底适应性集矿器同时独立工作,让集矿器轻小型化,减少集矿作业对海底生态环境的破坏;设备主体可选择相对平坦的海底路径,避开崎岖的道路;集矿器诱导水平的螺旋流,有利于增强集矿效果,提高单位能耗的抽吸力,从而配置更少数量的更小体积的水泵,降低集矿机主尺度从而大大降低能耗,更加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底集矿装备,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协同作业海底集矿装备。
背景技术
海洋是地球上尚未被人类充分认识和利用的最大潜在资源基地。除海洋石油气资源和海滨矿砂外,海底目前已知有商业开采价值的还有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硫化物等金属矿产资源。这些矿物中富含镍、钴、铜、锰及金、银金属等,总储量分别高出陆上相应储量的几十倍到几千倍。2013年我国又正式获得一块太平洋富钴结壳矿区。显然,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必须依赖深海采矿装备进行。2015年5月19日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为“制造强国”战略指明了方向,把“海洋工程装备及高科技船舶”归为重点突破的十大战略领域之一,着重进行先进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和国有化。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自动化控制的普及,智能化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在电力、机械、化工、制药、建筑、物流等各个领域,智能化装备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海洋工程装备的智能化也成为必然趋势。尤其对于深远海作业而言,实现作业装备的智能化、自动化能够大大降低人力物力投入,有效提高作业生产率,对于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有的海底集矿装备:
集矿器与主体为一体式结构,对设备的行走道路有一定要求(不可过于崎岖),对采矿的范围造成了不利影响;
为了保证一定的采矿效率,设备的行走速度被迫提高,影响了设备的可控性和可靠性;
集矿器的吸附能力较弱,公布日为2016年2月24日,公布号为CN105350968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海底集矿车,其采用的吸矿罩采用了螺旋导流板和水射流喷嘴,从其附图上可以看出,这种螺旋导流板与水射流喷嘴未能实现良好的配合,而且这种形式的螺旋导流板对提高吸附力的功效也十分有限;此外,其吸矿罩的密封不足,也会导致吸附能力的不足;
集矿器随主体移动时容易与矿石或其他障碍物发生碰撞,集矿器必须向上提升避开障碍物,导致吸力不足,当避让不及时,碰撞对集矿器会产生一定损伤;
由于水下地形复杂,现有海底集矿装备行走时,对于水下复杂地形的探测不足,对于矿物分布也探测不足,影响了行进路径的正确引导判定,也影响了对于高风险作业区域的避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底集矿装备,集矿器与主体之间采用分体式结构,主体行进缓慢的过程中集矿器自身可以自由移动,寻找合适的矿区进行采吸,提高采矿效率;提高集矿器的抽吸能力,同时使集矿器可以避让障碍物。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旋涡水动力特性的集群式深海海底集矿装备,包括设备主体、多个海底适应性集矿器10及各自输矿管;所述输矿管将设备主体与海底适应性集矿器10连接,所述输矿管能够受控调节伸出设备主体的长度;所述海底适应性集矿器10具有履带行走机构,能够受控自主行走。该设计与传统的“一体化”结构相比有效提高了运动的灵活性,并且集矿器距海底高度不会随地形快速变化,使集矿效率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海底适应性集矿器10的四周均匀布置多个小型履带19,构成所述小型履带行走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11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降低深部岩体应力集中的致裂装置
- 下一篇:盾构机的盾构始发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