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碳酸酯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9934.8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83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俊;段美荣;范珍龙;曾凡雪;张宏科;华卫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01/30;C02F10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碳酸酯 废水 深度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碳酸酯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碳酸酯废水用酸第一次调节pH值后过滤,过滤后的废水用碱第二次调节pH后,依次进入催化氧化单元、高效吸附单元处理;(2)将经过步骤(1)处理的废水进一步经过双极膜电渗析处理脱除无机盐,回收相应的酸和碱。本发明所述方法可将高浓度聚碳酸酯废水处理至达到排放标准,并回收相应的酸和碱,不仅解决了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水的处理问题,还使有效物质得到循环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碳酸酯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方法,属于环保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作为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具有高透明性、抗冲击性、耐热耐老化,在玻璃装配、汽车工业和电子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其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高盐有机废水,尤其是废水中的双酚A具有致癌作用,且难以生物降解,其高盐特性也使得无法采用生化方法处理,废水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目前行业内聚碳酸酯废水通常采用高级氧化或者吸附方法处理,如CN105233828A中提到的采用催化氧化的方式快速降解双酚A,使之丧失生物毒性,但将双酚A破坏,并没有从根本上降低废水COD,废水仍需进一步处理才能达标排放。CN103739136A中采用汽提+酸性沉淀+活性炭吸附工艺,由于废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较低,汽提效果并不明显,且酸性沉淀后废水中双酚A含量仍然较高,后接活性炭吸附工艺对活性炭的消耗量大,并不经济。且以上工艺仅处理了废水中的有机物,而没有将废水中大量的无机盐进一步回用,整体经济效益不高。专利CN101888971B、CN101519491B、CN101863772B等均将废水预处理后采用电解工艺进一步回收废水中的有用物质,但其缺点在于电解对于废水的入水指标要求苛刻(TOC10ppm),如水中无机盐如果含有NO3-或者SO42-将分别产生叠氮化物和硫化物气体,有燃爆风险,且废水中有机物的残留将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
基于以上背景,需要开发一种新的聚碳酸酯废水处理工艺,使得既可以降低废水COD,又可以回收无机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方法,所述方法可将高浓度聚碳酸酯废水处理至达到排放标准,并进一步处理回收相应的酸和碱,不仅解决了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水的处理问题,还使有效物质得到循环利用。
所述聚碳酸酯废水为聚碳酸酯生产过程产生的高盐难降解有机废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聚碳酸酯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聚碳酸酯废水依次经过酸性沉淀、催化氧化、高效吸附、双极膜电渗析回收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聚碳酸酯废水经第一次调节pH值后过滤,过滤后的废水经第二次调节pH后,依次进入催化氧化单元、高效吸附单元处理;
(2)将经过步骤(1)处理的废水进一步经过双极膜电渗析处理脱除无机盐,回收相应的酸和碱。
步骤(1)中以聚碳酸酯废水重量计,所述聚碳酸酯废水中无机盐含量为5-12wt%,所述无机盐选自NaCl、KCl、Na2SO4、K2SO4、NaNO3、KNO3中的一种;废水中双酚A含量为0.1-2wt%;废水的pH为1-14,优选为6-12;废水COD为500-50000ppm、优选为1000-30000ppm。进一步地,聚碳酸酯废水中还包括其它无机物,所述其它无机物选自HCl、NaOH、KOH、H2SO4、NaHCO3、HNO3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其它无机物的含量为0.01-0.5wt%、优选为0.1-0.3wt%,以聚碳酸酯废水重量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99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