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融合蛋白TAT‑DCF1的新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9723.4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3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文铁桥;王倩;王娇;周方方;李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8/17 | 分类号: | A61K38/17;A61K47/64;A61P35/00;A61P3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融合 蛋白 tat dcf1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融合蛋白TAT-DCF1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恶性胶质瘤是成年人中最具侵略性、最致命和最普遍的脑恶性肿瘤。即使外科技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已经有所进步,但是胶质瘤病人的生存中期依然仅维持在14个月。虽然基因治疗是很有潜力的治疗方法,但是对于安全有效的基因运输系统的发展仍然存在问题。此外,在这些治疗方法的途中,即使治疗效果不佳,但是病人仍将承受更多的痛苦,因此,开发低副作用的药物很有必要。
树突细胞因子(DCF1),也叫作跨膜蛋白59(TMEM59),是一种膜蛋白,早先发现它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有关。新近研究结果表明,完整的dcf1基因在胶质瘤细胞中过表达DCF1蛋白,能够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存活并最终通过毁坏线粒体而导致细胞凋亡。人源TMEM59的胞内区域也包含19个氨基酸的肽段,这个肽段可以靶向特异性的膜成分致使自噬降解的发生。DCF1已经被证明可能是一种治疗胶质瘤病人的新途径。
然而,受血脑屏障及血脑间肿瘤障碍的影响,新药的开发比较慢。为了避开这些问题的一个途径是,使用HIV 反式转录激活因子TAT介导的蛋白转导。来源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的TAT(47YGRKKRRQRRR57)是一种富含正电荷精氨酸的多肽,它不仅能将携带的货物转导进入细胞膜,还能进入线粒体。TAT将与其融合表达的蛋白高效地转导入体外培养的细胞,并表现出相应的生物活性。
DCF1蛋白是大分子膜蛋白,很难进入胶质瘤细胞。为了找到DCF1蛋白的功能结构域并阐述它在体外培养的胶质瘤U251细胞中的相互作用,通过使用TAT帮助DCF1的不同结构域穿透胶质瘤细胞膜,在原核细胞中表达这些融合蛋白并研究它们对U251细胞的作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的目的之一在于外源导入TAT-DCF1融合蛋白在制备抑制U251胶质瘤细胞系迁移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外源导入TAT-DCF1融合蛋白在制备诱导细胞凋亡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通过将转录反式激活因子TAT信号肽分别连在全长、胞内、胞外、19个氨基酸的DCF1不同结构域序列的N端,构建入pET30a(+)原核表达载体,于原核表达系统RosettaTM2(DE3)菌株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并优化最佳诱导表达的条件,亲和层析法大量纯化融合蛋白,再将融合蛋白与胶质瘤U251细胞或HEK293T细胞孵育,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速率,细胞免疫荧光法定位TAT-DCF1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流式分析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对融合蛋白引起U251细胞凋亡途径作出判断。
本发明通过原核表达融合蛋白、亲和层析纯化法,大量获取融合蛋白,继而采用CCK8活力检测、细胞划痕、细胞免疫荧光、流式凋亡检测、western blot等方法对融合蛋白对胶质瘤U251细胞的凋亡作用作出判断。结果表明,在最佳诱导条件下(0.2Mm IPTG、OD600=0.6、37℃诱导4h)可以获取大量融合蛋白,且结构完整的TAT-DCF1融合蛋白显著降低了U251细胞的细胞活力和细胞迁移速率,通过引起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量发生改变而导致凋亡。
附图说明
图1为:重组质粒的构建。(A)TAT-EGFP, TAT-DCF1, TAT-DCF1(Cy) , TAT-DCF1(Ex), TAT-DCF1(19)-EGFP 的扩增产物克隆入pET30a载体的重组质粒示意图。(B)TAT-EGFP, TAT-DCF1, TAT-DCF1(Cy), TAT-DCF1(Ex), TAT-DCF1(19)-EGFP融合蛋白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97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