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落叶含水率的标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8516.7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0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童官军;夏利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事凡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5/04 | 分类号: | G01N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徐秋平 |
地址: | 201822 上海市嘉定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落叶 含水率 标定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落叶含水率的标定方法。方法包括:测量专用箱的重量W1;将树叶装入专用箱;测量装填有树叶的专用箱的重量W2;将专用箱中的树叶全部取出并加热;将加热后的树叶进行冷却及去凝水处理;将处理后的树叶重新装填入专用箱内;测量装填有处理后的树叶的专用箱的重量W3;通过湿度传感器测量专用箱内的含水率H2;计算得到落叶真实含水率Q,并与对应的含水率测量值H2记为一组数据。重复执行步骤多次后,得到多组数据,并分析得到落叶真实含水率Q和含水量测量值H2之间的定量关系f。在测得含水量的情况下,根据定量关系f就能得到相应的落叶真实含水率。本发明有效简化了落叶含水率的测量过程,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业科技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适用于管式FDR传感器的落叶含水率的标定方法及其配套工具。
背景技术
森林落叶层的含水情况直接关系到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对森林落叶层的含水率测量可以为森林火灾预警提供参考依据。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管式FDR传感器主要应用在土壤水分的测量上,由于落叶种类繁多,叶之间充满间隙,若使用管式FDR传感器测量落叶含水率,需要有较完善的标定工具和方法。然而,现阶段尚无管式FDR传感器在落叶含水率测量应用中的标定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落叶含水率的标定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尚无用于管式FDR传感器在落叶含水率测量应用中的标定方法的问题,从而使得市面上已经存在的管式FDR传感器具有精确测量森林落叶层含水率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落叶含水率的标定方法,包括:1)测量标定专用箱的重量,并将该重量值记录为W1,其中,所述标定专用箱包括:箱体、及设置于所述箱体的湿度传感器;2)将树叶装入所述标定专用箱;3)测量装填有所述树叶的所述标定专用箱的重量,并将该重量值记录为W2;4)将所述标定专用箱中的树叶全部取出,并进行加热;5)将加热后的树叶进行处理,所述处理包括:冷却、及去除表面的凝水;6)将所述处理后的树叶重新装填入所述标定专用箱内;7)测量装填有所述处理后的树叶的所述标定专用箱的重量,并将该重量值记录为W3;8)通过所述湿度传感器测量所述标定专用箱内的含水率,并将该含水率测量值记录为H2;9)计算得到落叶真实含水率Q,并与对应的含水率测量值H2记为一组数据,其中,所述落叶真实含水率的计算公式为:Q=100%*(W2-W3)/(W3-W1);10)重复执行步骤4)至步骤9)N次,得到N组所述落叶真实含水率Q及其对应的含水率测量值H2;11)通过所述N组数据对,计算得到落叶真实含水率Q和含水量测量值H2之间的定量关系f;从而在测得含水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定量关系f就能得到相应的落叶真实含水率。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湿度传感器为:管式FDR型传感器;所述箱体的上方开口、且其中一对侧壁上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开孔,以供所述管式FDR型传感器插入并贯穿于所述箱体内部。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测量所述标定专用箱的重量、测量装填有所述树叶的所述标定专用箱的重量、或测量装填有所述处理后的树叶的所述标定专用箱的重量是通过电子称测量实现的。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树叶为:从待测森林区域的落叶层中取出的具有一定湿度的落叶。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将所述树叶装入所述标定专用箱时,让落叶自然堆积,不对所述落叶进行按压。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对所述树叶进行加热的方法包括:将所述取出的树叶平摊在环境模拟箱中,将所述环境模拟箱的温度设置为一定数值,加热时长设置为一定时间。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将加热后的树叶冷却并去除表面的凝水是通过用风扇对加热后的树叶吹数分钟而实现的。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重复执行所述步骤4)至步骤9)N次的过程中,所述步骤4)中的加热时间逐渐延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事凡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事凡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85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